国土空间规划,一份国家、区域发展的指南,一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2014年,《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系安徽“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定调“建设美好安徽”,突出“生态绩效”。
日前,《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全省将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今年6月,除合肥外,安徽15市及其所辖的54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今年7月31日,《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
未来10年安徽16市如何发展?有哪些目标定位?凤凰网安徽为您梳理。
总的来看,安徽16市均被明确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
长三角一体化方面,芜湖、滁州、马鞍山、安庆、铜陵、宣城、池州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阜阳、亳州、蚌埠、淮南、淮北、宿州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皖北区域方面:阜阳系皖北龙头城市,是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省政府支持建设阜阳城市圈和Ⅰ型大城市;支持蚌埠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亳州、蚌埠、淮南、淮北、宿州为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其他方面:芜湖、安庆、铜陵、黄山、宣城、池州、六安明确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滁州、蚌埠、马鞍山、淮南、淮北、宿州为国家森林城市;
此外,芜湖、蚌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北、淮南是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亳州、安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宣城、滁州定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池州、安庆、黄山、宣城系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各个城市来看,合肥《规划》目标:至2035年,人口达到1300万,建成全球科创枢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芜湖被定位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中医药之都、华夏酒城,全力打造省级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黄山定位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马鞍山强调规划期限至2035年,基本建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宿州强调2050建设成为中国云都;
此外,宿州还赋予自己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长三角数字经济和智能智造示范城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城市,链接区域的枢纽城市;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智慧城市;品质引领的幸福城市;文脉传承的文化城市的定位。

来源 | 凤凰网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