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南谯区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3月13日下午南谯区司法局联合红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红庙社区广场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 维权知识入民心”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南谯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居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纠纷、产品质量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同时志愿者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消费者维权途径和注意事项,帮助居民掌握维权技巧,避免消费陷阱。并设置趣味问答环节,通过互动形式加深居民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居民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天长市
“这个‘霸王条款’真的能算数吗?”“网购遇到假货该怎么留证据?”近日,天长市普法志愿者走进铜城镇龙岗古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七日无理由退货”“预付消费陷阱”“个人信息保护”等核心条款,结合近期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普法志愿者通过方言生动讲述商家诱导办卡、霸王条款等常见套路。针对老年群体重点讲解保健品消费陷阱,面向年轻消费者普及直播购物维权、跨境网购纠纷解决途径,现场发放消费维权手册、反诈购物指南等宣传资料上百份。
在活动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略显焦急地询问:“买保健品被骗了怎么办?”普法志愿者耐心解答:“首先保存聊天记录和付款凭证,然后向平台或12315投诉。”针对老年群体易受虚假广告欺骗的问题,普法志愿者还在现场演示了如何用“全民反诈”APP识别诈骗链接,并手把手教老人操作。
“我们不仅要教会居民怎样避坑,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维权!”普法志愿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避坑能力和维权意识的提升,一幅“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和谐消费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明光市
为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努力营造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3月12日,由明光市司法局、明光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嘉人说法”系列访谈栏目邀请明光市市场监管局政策法规股工作人员窦婕做客直播间,解读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窦婕围绕2025年消费维权主题“共筑满意消费 ”以及消费维权主题的内涵、预付式消费、消费盲盒风险提醒、日常生活中开通APP带来的自动续费现象的处理方法等以案释法,并就如何畅通维权渠道、化解消费热点纠纷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例如:2024年11月,明光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群体投诉,称明光市某超市1楼儿童乐园关门停业,多名消费者办理的充值卡卡内还有余额。明光市市场监管局城北市场监督管理所接到投诉后开展现场核查。最终,经调解,该乐园在原地址集中组织消费者进行充值卡中的余额全部退还。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为预付式消费,店家倒闭,消费者大多无法提前预知,事后也难以找到商家。通过案例引导广大消费者办理预付式消费时要理性,保留相关凭证以便维权。
本节目通过明光综合广播,明光发布抖音,明光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明光发布app同步直播,扩大群众的知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