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马鬃岭上赏杜鹃 ——【自由行走部落】4月11-12日出行天马行保护区后记
出行大别山归来已经有些时日了,一则出行时误操作了相机模式,照片一时不能正常导出,二则庸务缠身,迟迟没能交上作业。本欲偷懒作罢,想到有些伙计的倩影还留在我的相机里中,还是简单补交一下作业,便于队友们认领吧。
此次大别山之行缘于前年的一次初探大别山天马保护区,所谓“天马”意即“天堂寨”和“马鬃岭”的合称,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年因为第一天遇雨受阻,队友们感觉不尽兴,回滁后一直鼓动我带队重上大别山,磨蹭了两年,总算是成行了。因为受座位数量限制,就没敢公开发帖召集了,没能同行的朋友还望见谅。
40人的队伍一路谈笑风生开进大别山深处。先去的是通天瀑大峡谷,甫一进谷,水下画石便吸引了队友们的眼球,大自然造化神奇让人感叹。一路流水潺潺平添了诸多灵气,但水深路无又成了拦路虎,幸得队友蓝色心动赤脚垫石、携众而过,大伙方能继续前行。
一路观景一路歌,水边午餐欢乐多。到达通天瀑时,欢呼声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是落差76米、号称“皖西第一瀑”的大瀑布,留影戏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沿着新修的木质栈道继续上行,伴随栈道两边的是树龄可达百年、满是打着花骨朵的杜鹃长廊,可惜因为海拔较高开花的不多,看来我们还是来早了,这又勾起了我们他日再来的欲望。
下得山巅,先走访的是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汪氏祠堂,典型的皖西民居特色让见惯了皖东、皖南建筑的我们多了一种见识。再去的是有1600年历史的三官庙,建于有小“云台山”之称的一个小山脊上,庙宇不大,选址倒是很有讲究,远处风水“四象”环伺、近处阡陌纵横眼底,难得的是半山处有几株杜鹃花正在怒放,伙计们的疲劳也随之一扫而光。
下榻小黄山快捷宾馆,推杯换盏自是赏心乐事。饭后洗漱完毕,闲不住的哥们姐们又开始聊天、掼蛋了,真是累并快乐着。
清晨鸟啼催人醒,醒来携手上“黄山”。此处的黄山是一座坐落水中、孤峰耸立的一处断崖,亦称鸡冠寨。山虽不大,迎客松、飞来石倒也像模像样。队友们相互扶持沿茅径小路攀枝而上,意外的发现山巅之上多丛盛开的杜鹃花笑脸相迎,给队友们带来了惊喜。下山途中,小黄山快捷宾馆的赵总又带我们看了从树腹中长出的四根毛竹,自然界的神奇煞是有趣。
换车徐徐而上,有幸得当地大湾村村委会汪主任亲自向导,我们翻山越岭前去造访位于大别山最深处的千家坪。画石大峡谷的神奇、千坪大瀑布的雄浑无一不给大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弯腰寻石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在汪主任家集体午餐以后,匆匆赶往下一站梅山湖。在上码头和事前约好的两个船老大接上了头,但当时湖上的风浪让我此后一直捏把汗。
顺流而下,湖面时宽时窄、航道时直时弯,两个半小时马不停蹄的船行让我们看足了湖光山色,一会儿有路过“三峡”的惊喜,一会儿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咏哦。想想也是,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腹地的梅山湖是梅山水库的别称,本身是4A级景区,总库容达到了23.37亿立方米,最直观的是和我们身边最大的碧云湖(黄栗树水库)相比较,碧云湖最大库容是2.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梅山湖有十个碧云湖大,流域面积更是达到了1970平方公里,难怪队友们一路兴奋、一路咔嚓了。
告别大别山一路向东,两日的行程虽将结束,但我知道伙计们再上大别山的念头已然开始发芽,是的,难忘的不仅是大别山的原生态,更难忘的是一同出行、相熟相知的队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