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嘟—嘟—嘟……”电话没人接,老朱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老婆要去上海检查身体,小孩都忙,我也没功夫陪她去,不理我了……”看着满脸憔悴的朱校长,我们打心里感到敬佩。三十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为人低调,从不争名夺利,对老师总是笑脸相迎。老师有什么难处,他总是热心帮助。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老师空前团结,校风学风逐渐好转,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几年中考稳居明光市农村学校之首。 自汛情以来,他一直忙忙碌碌,校园里都是他匆匆的身影。他的家在高王,虽然离学校只有十几公里之遥,但是这么多天来,他全天后24小时驻守安置点,负责调度服务工作。最让他牵挂的是家里生活不能自理患脑血栓的年迈的父亲;身体状况不明,在上海检查身体的爱人。但是按他的话,“这里住着这么多受灾的群众,我得随时协调问题,哪里缺人手了,我得第一时间处理好。汛情不等人啊!” 司巷中学成为明光市花园湖行蓄洪区安置点以来,不断地有各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每天他仿佛有接不完的电话,除了汇报就是部署任务。刚忙完这边,那边电话又来催了。对于移民的各种资料,他都深入到每位老乡当中,耐心询问。弄不清楚的,他又不厌其烦地去询问村镇干部。每位老乡的底细,他都统计得清清楚楚。对待移民,他为人谦逊,态度温和。村民们对国家移民政策有什么不理解之处,他总是耐心地讲解。他跟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群众来了,得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家没了,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这些淳朴的老乡,一提到他,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夸道,“这真是一位好校长!我们住在这里,舒心;小孩送到这来,我们放心。”
前天明光市市委书记一行来检查防汛工作,对我校的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领导刚走,他又马不停蹄地去桥头镇参加工作部署会议。回到学校,都晚上八点多,他又立即召集志愿者开会,紧急部署各项工作。会后,我们要弄点饭给他吃。他说没时间,你们先休息吧,等忙完了,我自己去吃点泡面。说完又在电脑旁专心致志地工作。临走时,他还不忘交代我们一定要给每个班级去点上蚊香,这里蚊子多,老乡们睡不安稳。 半夜电话响了,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爱人熟悉温柔的声音:“老朱,你是党员,又是校长,汛情紧张,离开也不适合。我一个人在上海,放心吧!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朱校长领导下,我们司巷中学青年志愿服务队默默无闻地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让受灾群众鼓起勇气面对灾难,重拾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司巷中学 张克金 王宗伟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