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的“小胖子”越来越多,肥胖当然不是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肥胖很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要想预防这种情况发生,首先我们就要控制好饮食。
众所周知,高血脂的好朋友就是“肥肉”
在八九十年代时期,肥肉确实是“稀罕物”,所以肥肉也被称作是“大肉”,各种硬菜都有肥肉的影子。
但是人体所需的脂肪是一定的,摄入的油脂过多,会在身体中堆积,增加血液中的脂类含量。
血脂升高时,血液会变得粘稠,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或有发生脑梗的风险。
专家提醒:血脂高的人,除了肥肉,还有3种家常菜,再馋也要少吃
1、糖醋里脊
虽说里脊肉是瘦肉,油脂含量较少,但是经过炸制、糖醋以后,成品菜中的油脂、糖分并不低于肥肉。
经常食用这种多油、多糖的食物,容易增加血液中的糖分和脂类的含量,不利于降血脂和减肥。
2、拔丝红薯
我们都知道红薯很甜,其中的糖分较多,再加上拔丝烹饪,糖分含量严重超标。
世卫组织(WHO)推荐每天的糖分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经常大量摄入会有高血糖的风险,使高血脂患者雪上加霜。
3、咸菜
咸菜在腌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食盐,而食盐中含有的钠离子较多,对于食盐的摄入量,“居民营养学会”所推荐的食盐摄入量为4克。
钠离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水钠滞留,对血管内壁的渗透压产生破坏,甚至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有脑梗、心梗的风险。
脑梗“到访”,身体早有提醒,以下异常劝你别忽视
1、脂质在眼睑周围沉积出现黄色瘤;
2、胸闷、头晕、腿脚不便、胸痛;
3、身体肥胖、嗜睡、胃口异常大;
4、脂质在身体堆积,引起肾、肝、脾功能异常;
5、视力、听力突然下降,记忆力衰退。
保护血管健康,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
随着手机、电脑等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熬夜看小说、玩游戏,这样的作息习惯对血管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物钟,如果经常熬夜不睡觉,容易扰乱自己的生物钟,出现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的现象。
经常熬夜的人必然有过头晕、呕吐的感觉,这种情况发生就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所以为了保护血管健康,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多喝水
在我们的血液中水分占了70%左右,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不仅能够保证体液充足,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喝水的时候,可以泡一些对血管不错的小植物,会更好。
云台冰菊含有类黄酮、水苏碱、胆碱等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适合日常补充。
类黄酮:对脂肪和毒素的分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降低有害物质沉积,降低血管受到损伤的风险;
水苏碱、胆碱:对血管来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血管出现硬化、氧化,提升血管弹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开水中加入云台冰菊,泡一会再饮用会更好。
3、坚持运动
这里指的运动为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左右,有助于血液循环,能够提升脂肪的消耗效率。
对于“三高”患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运动,容易升高血压,增加脑梗的风险。
原标题:来自核能气质少年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