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有掼蛋,心情十分沉重、悲伤。 袁老爷子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约一九八一年)的插秧季,下叶子九分六厘地,我做主栽上了杂交稻。栽完上埂,我和父亲每人穿着件旧棉袄,望着被风吹起涟漪的水面,秧苗随波飘动,几乎看不见。水面上没有了常规品种田块里秧苗的绿色。父亲感叹:“扯藤子也长不起来啊!” 于是,我们对这块地格外关注,施肥、薅草。父亲甚至从四、五里路远的村庄挑来农家肥,然后,我们父子两,用手分散开来,生怕伤了相距很远的每一棵秧苗。只记得田块里的土壤被调理的如“荤油”一般。 那一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公社召开广播会,书记在广播里宣传杂交稻。许多人不认可,认为不好,栽的那么稀,能收多少呢。推广十分困难。于是,开始了行政命令:每家购买3斤种子,不买不行。有的买回来给小鸡吃了,有的挂在房梁上。……
我说服了父亲,投资10元,买了3斤,在下叶子的那块地种植。
成熟的季节到了,这块稻田的水稻,每族植株如锅帚一般,稻穗上面可以放鸡蛋!成了没有种植杂交稻农户的参观点,人来人往。
粮食丰收了,锅里碗里满满的,看着香喷喷的白米饭,多少人赞叹,真是神了,一亩田比常规稻多打了七、八百斤。 看着屯粮的垛子,大家感慨不已,从此,吃山芋干、吃菜饭、吃返销霉变粮的的日子终于结束!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袁老爷子,感谢他老人家留给人类社会的千古功勋! 2021/5/24
原标题:缅怀袁老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