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5|回复: 1

寻黎氏·经术堂·迁滁州后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 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安徽黎氏•经术堂•寻得百年宗谱暨

安徽黎氏•经术堂•贵五公宗谱五修倡议书

各位宗亲:
 安徽黎氏(经术堂)自元末贵五公之孙祥发公之子起公迁皖以来,至今已六百余年,二十余代生生不息。寻根问祖,饮水思源,是每一位黎氏子孙的渴望与期待。2020年中秋,天随人愿,有缘在安徽旌德寻得民国四年《黎氏宗谱》(四修),共计十六卷。有幸拜读,方知我黎氏之起源、世系之沿续、文化之传承。 

我黎氏先祖之彪公和之漆公历经千辛万难,多方走访查证搜辑,乾隆元年左右,繕稿成帙,擬付攻木氏,因官事,卒以久客邗溝,未成斯舉,此为黎氏宗谱之始创。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年,距今245年),中岑、鹤城两公,慨然念谱不可以久缺,决意成先人志,以安先人。

爰纠同族采辑益广,重以审慎修明,无失墨稿遗意,计成谱若干卷,此为黎氏宗谱之纂修(一修)。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距今175年,两修相距70年),宗仁公偕同族海曙、世炽、式模、德周诸君续而修之,其卷帙则增于前,其体例一遵于昔,穷流溯源,去疑征信,此为黎氏宗谱之二修。

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距今137年,与二修相距38年),聘轩公慨兴水源木本之思,偕族叔步瀛、学礼,兄桂亭、兰勋,弟俊贤、培镕、传楷,侄裕华、宝轩、暨诏等纂而修焉,此为黎氏宗谱之三修。

民国四年乙卯(1915年,距今106年,与三修相距31年)邦献公偕昂夫、荫棠、宽如、守之等君惠然倡议续修宗谱,各任其事,搜集墨谱成篇,交诸当事,歳在乙卯四年暮春之初,付梓于省垣,成书若干卷,其条例一遵于前,其图式一仍其旧,目张纲举秩序井然,此为黎氏宗谱之四修。

 古人云:“千年之木因有根,万里江流必有源”,国家有史足以知兴衰,地方有志方知其沿革,家族有谱牒可明世系、辨昭穆,上治祖祢、旁治昆弟、下治子孙。古往今来,家国相依。

黎氏子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创造了灿烂的家族文化。 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说过“三十不修谱,谓之不孝”,自古以来皆遵从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吾辈族谱106年未得以续,凡黎氏子孙皆诚惶诚恐、心怀愧疚!无家史,族无根;根不固,族不兴。


趁此国家盛世太平,家族人丁兴旺之际,我黎氏子孙当以感恩之心,倾心尽力完成家谱续修之大事!如此,上可告慰先祖,下可弘扬黎氏家族文化,为子孙留下一笔永恒之精神财富! 六百年来,我族子姓繁衍,人才辈出。后又因官因商迁居全国各地,远有西往长安、东遊江浙者;近有芜湖宣城池州等皖属各地。但不管大江南北,祖传的20个字辈,是永远联结我们的血脉纽带:

传裕惟厚德 诒泽有余芳

珍重培原本 清华祚自长

 

 

 

 

 

 

 

 

 

期待每一位宗亲联系我们,欢迎亲人们回家看看,瞻仰族谱,查询血脉渊源,携手共续家族文化!
地 址: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中四路联系电话:18900569560 、18956983226 、18956966750 


 安徽黎氏(经术堂)谱牒文化研究会 
 安徽黎氏(经术堂)五修筹委会 

 二〇二一年八月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2-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8-12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