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张张老照片浮现眼前,
不禁感叹,
沧海桑田!
然而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过往的种种渐渐模糊,
我们总是怀念过去,
因为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
这几组新老照片的对比,
或许有你我共同的回忆,
同时也见证了滁州的变迁!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从图片上对比看出,民国时期的醉翁亭和现在变化不是很大。
(图源乐儿小筑)
丰乐亭位于琅琊山旅游区丰山脚下紫薇泉旁,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在滁州,丰乐亭被称为是醉翁亭的姊妹亭。庆历中,为北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E滁州网友山顶石头)
资料记载,1985年,滁城第一组高杆灯在琅琊大道与南谯路交叉口建成,高28.5米,2007年下半年路口改造而拆除,新装四组高杆灯,从建成到现在,高杆灯成了这一地段的标志象征。而如今,高杆灯地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转盘没有了,旁边的工商大楼也被拆除,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变化。
在电话、网络等没有普及问世之前,书信是身处异地的人们相互联系、传情达意、双向交流的主要途径。1980年代,在南谯北路与天长西路建成的邮电大楼,现在不复存在了。2011年拆除,2013年,苏宁接手邮电大楼地块,相信三四十岁的老滁城人,对这个邮电大楼还是有印象的。当时邮电大楼在滁州是比较高的建筑了。
天长路的建筑,是滁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五星电器那栋楼建成,现在应该20多年了。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建成时旁边的水石广场还没有进行改建。
滁州商之都位于天长路市中心,90年代的这座商场在当年绝对是滁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滁州人都有在这里逛街购物的经历。
1909年,滁州北站(原滁州站)建立,2011年,为了确保京沪高铁开通运营,自2011年6月1日起,滁州南站更名为滁州站,原滁州站更名为滁州北站。之前的滁州北站外观和现在有一些变化,广场也做了改造。
这个汽车中心站位于火车站以西,在2018年8月20日开始,滁州汽车中心站就停止使用了。现如今老汽车站已经荒废多年,早已没有了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了。
该市场位于滁城中心繁华地段,始建于1985年,是滁州市区最早建成的综合性市场,同时也是皖东地区最大的农副市场集散地,滁城居民最大的“菜篮子”,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在经过几次改造后,以前的古典式结构已经没有了,但菜场有了自己的停车场,为市民解决了买菜停车问题。
这座大桥叫望通济桥,其实它是南大桥的前身,1978年通济桥被拆除,在原址建设新大桥——南大桥。36年后,南大桥又被拆除重建,建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
五孔桥,原名“五川桥”。《光绪滁州志》记载:“五川桥,古名‘清流桥’。唐后曰‘滁和桥’。永乐十四年重修,又名“永乐桥”。但到了光绪年间,虽然志书里还记载“五川桥”,但是《光绪滁州志》地图上已经变成了“五衖桥”了!衖,xiang(第四声),同“巷”字。
现在的五孔桥于2019年10月份开工,在2021年1月份通车。
(图源E滁州网友陈岳林)
这座桥承载着老滁州人的回忆,同时也伴随了一代又一代滁城人的成长。但随着时间推移老桥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桥,2019年3月份,文德桥开始修缮加固。
(图源E滁州网友走路有风)
清光绪《滁州志》载,上水关始建于宋代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原兼具通行、调水、防御三重功能。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2年)重修。居永丰门和观德门之间。桥长35米,宽13.5米,高9.5米,系块石基础、砖砌三孔拱形桥,跨径5米。
如今的上水关经过修缮保护后,已经旧容换新颜。
提起遵阳街,老滁州人一定记忆深刻。据说,王阳明曾在滁州做官、讲学,滁州人为纪念他,将这条街命名为遵阳街。这里曾经是老滁城商业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售卖的东西十分齐全,大到家具,小到针线。因城市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失去了繁华。
(图源E滁州网友德恩莉亚)
滁州这座城经历沧桑岁月,有着许多的历史。历史可回忆,未来仍可期!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相信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好!
看完这些老照片,是否唤起了你的回忆!你对滁州还有哪些记忆深刻的地方,欢迎留言!
免责申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