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基本骨架结构的重要构成,一个城市地铁站名的优劣与否,适合与否,可能直接会对城市造成远期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于地铁站名成为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定位坐标。
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已发布公告:滁宁城铁滁州段既滁州轨交所有站名称
http://bbs.0550.com/t-1401956-1-4.html
我相信本站是交流滁州民声的最佳平台,于是看完帖子的回复。不止一个人的评价是名称太土。确实很多有些陌生,总觉得听着有点不对劲,所以我们参考其他成熟的轨交城市,看看到底土不土,试图从命名中寻找出一些共性。
下表中列出了成熟地铁系统的部分站点,直接说结论:- 以村镇名,不管是当下还是故称来命名的地铁站点的做法确实存在,并且是各城市通用做法;
- 把视角放到整条线,这些站点为少数,均分布在线路头尾的城郊地带;
- 广州地铁在其中数量凸显,即使在CBD及内环内。其中可能有一些广州存在的特殊原因,比如改开以后,多个块状规划造成夹缝存在城中村的原因,也有可能出于城镇化后对宗族主义的尊重。
线路
| 站名
| | | 龙道浜
| | 张庄
| | 姚祥
| | 红庄
| | 广州5号线
| 东圃
| | 大沙东/西
| | 员村(注:广州国际金融城)
| | 潭村
| | 猎德(注:广州CBD)
| | 五羊邨(cun)
| | 杨箕
| | 区(ou)庄
| | 西村
| | 上海2号线 | 川沙
| | 唐镇
| | 徐泾东
| | 北新泾
|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原北新泾镇)
|
所以滁州轨交中的腰铺、担子、大王郢、林楼、水口、十二里半、相官、黄牌、汊河、张堡这类,说“土”的往往是我们先入为主可以理解,但名称既然确定下来,也不能怀疑其合理性,大家都在这么做。
所以到底哪里不对劲?
1.个人看法两个站点存在误区「琅琊山」、「担子」
琅琊山站
我知道琅琊山是由一群小山组成的,站点其实离山也不远,但为了碰瓷「琅琊山风景区」而叫「琅琊山站」必然会产生误解,特别是新滁州人。本地人又有几个不疑惑的?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确实没搞明白这照顾了哪群人,举个手让我看到!
乘客体验模型
担子站- 词典里常见的是轻声发音,「挑担子(zi)」,而非老滁州口中习惯读音担子(zǐ),纠正与解释成本高
- 意境上来说,担子远不及路名「紫薇」「凤阳」好听,你叫「凤阳北路」更是强调自家凤阳的知名度,近的弘扬改革精神,远了致敬开国皇帝,一举几得
- 寓意不好「担子颤」~挑不动 站不稳啊,「单子斩」苏滁企业订单腰斩,亦或 「蛋子展」?
2.缺乏系统性逻辑与征集过程
我相信是有站点命名的Url相关文献的,可我目前没有找到作为参考。
但我看到知乎的某篇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50579(如果E滁不显示我的超链接请去置顶评论查看)
几个答主可以仔细阅读作为参考:
- 张湛伯 / Wang Xu 的回答指出了郑州与北京当前站名存在的问题及类型
- LARAL / 逗比之翡翠湖 的回答总结了广州与重庆的命名逻辑及顺序
- 江工開物 甚至开了几期专栏系统性地说明命名规范
- 某匿名用户 放了苏州站点的征集过程,提出大量关于名称的意见并被采纳
以上仅为个人建议与意见,既然站名已定,希望在后面的站点命名过程中,加强专业化与透明化,更多地读文献,更多地看案例参考。
最后,
例如中关村、陆家嘴、员村、猎德这样的「土名字」,是当地的劳动人民赋予了它们「高大上」,愿可爱的新滁州、老滁州人能把这方热土耕耘的美好宜居,毕竟是人踩着地,不是地牵着人。人能给土地赋能,地名给不了你高大上。将来以后辈的眼光来看,以前的名字有多「土」,听起来就有多霸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