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6|回复: 1

[散文随笔] 一、欧梅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一、欧梅的魅力王文忠
欧阳修在亭前手植雏梅,落土之后,便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谓,叫“欧梅”。因为它和太守同性,所以也像欧阳修一样,令人刮目相看,但也命运不佳,生活的异常艰难。经历了两宋的风风雨雨,元明两代的烽烟滚滚,醉翁亭己经数次倾圮了,诸多刻在石上的诗文,随着亭台废毁,多已残缺不全,何谈梅乎?那梅挤在藤蔓野树丛中,与荒芜杂乱相依相伴,相互攀附,虽侥幸的躲过了一次次浩劫,但也淡出了公众视野。它被很多人遗忘了,仿佛已不复存在。只有熟悉它的少许滁人,对他仍有记忆,踏着林莽草丛,徜徉欧梅周边,为它剔除身边芜杂,砍削欺压它的荆棘,剪除排挤它的杂草,让它茁壮成长。欧阳修越走越远了,虽然他的诗文还在滁人嘴边吟诵着,他的音容笑貌看不到了,只能看到这株梅树还青葱鲜活。人们反复的观察体悟,感受其散发的文化信息,品评个中韵味;视那青枝绿叶,白花似雪,在醉翁亭中舞动,如欧公之魂魄,悠悠忽忽,伴着清风漂泊,人们才似乎领略到欧公的精神,还在醉翁亭里活着。人们慢慢认识到它的珍贵,远非其它佳木奇卉所能比拟。于是,这株梅树便令敬欧者十分尊崇,对它倍加呵护,由此造出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代理知州事张明道,在梅树北侧,依山傍崖,“筑梅亭于醉翁亭右,政暇辄其下。”当时梅壮花盛,硕果累累,一派祥瑞气象。世人唤梅亭为梅瑞堂。万历五年(1577年),时任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的邵陛,游览醉翁亭,“登拜之余四顾,见其几就颓毁”,“遂以重修,命贾州守(滁州知州贾大光),而发赎金为资。”南太仆寺丞秦致恭作《重修醉翁亭记》曰:“朽者易之,缺者补之。曰祠、曰堂、曰楼,罔不整以绳度,门垣亦用增治。至如手植之梅树,躬浚之酿泉,咸饰理,其若亭、若澜、若源,匪复向之芜敝堙淤,而匆焉烟耀改色,过之者作肃,见之者作恭矣。”修复醉翁亭时,邵陛叮嘱在梅树之南,与北之梅亭相对,筑一小构,供人赏梅。洪熙元年(1425年),南太仆寺卿赵次进修复醉翁亭,疏泉凿石,储蓄清波,在四面环水的方池之上,建了一座亭台,距梅树不远不近,让泉映梅影,风送梅韵,亭中隐香,为游人观梅赏梅,创造了难得的佳境。万历七年(1579年),南太仆寺卿萧廪为此作记曰:“万历已卯,余来滁。季春既望与同寅震峰张公移觞亭上,时梅实累累矣。清香引风不断,而浅水疏影,映带左右。修然于野芳佳木之间,相于乐之,顾亭无名,以其北向与梅参对,題曰‘见梅’。”见梅亭者,后人称其为影香亭也。欧梅之北,有高耸的梅瑞堂,南有飘在水上的影香亭,一高一低,一呼一应,欧梅矗立其间。虽有院墙相隔,但有圆门相通,石桥相连,风情万种,滴翠流馨,更别有一番风韵。
此景一造,欧梅居于这片风景的中心,围梅造景,成了醉翁亭最为时尚的主题。欧梅之东,高耸着雄姿傲然的览余台,台下清泉涌流,台后丛岚叠翠,台左古崖苍苍,台右重重修篁,拱护着院落中央的欧梅。后人增写一方嵌在台壁的横书匾额,“四时之景不同”,概括台前欧梅之灵秀,阐释欧梅之宜人,让人浮想联翩。欧梅之西,冒出一座砖垒四壁的怡亭,傍山临崖,牵云攀雾,两面开窗,一面为门,三壁皆嵌碑石,“东阁迎曦”,“西山拱秀”,尽述诗画之境,让人品味不尽。欧梅、梅瑞堂、影香亭,在其足下,各显其异、更令人心旷神怡。欧梅东南侧,是意在亭(明嘉靖辛酉,公元1561年,南太仆寺卿毛鹏,初建皆春亭,滁州知州卢洪夏重建,易名意在亭。)此亭虽与欧梅隔一院落,另辟新境,但梅意充溢,不见梅影,仍有梅之温磬,清新迷人。影香亭方池中溢出之泉,绕道意在亭,依王羲之《兰亭集序》描绘的景象,自由流淌,萦回往复,形成“九曲流觞”。在此游乐,虽身置梅树之外,而人仍在梅意之中。意在者,即在意也。  
这片以欧梅为中心的风景,身材威武,仪表出众的梅瑞堂,是它的保护神。居高临下,陪衬欧梅的秀美。在这片狭窄低洼的山坞,它总揽各方景物,拱卫着欧梅,陪伴着欧梅,让它不再孤独 ,不再冷清,不在荒芜中生存。其间,更有两件景物,为人称道,耐人品评。一是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滁州判官尹梦壁,为欧梅写下一副上联“寒流疏影”,刻石嵌在欧梅与影香亭之间的右院墙上。许多年过去,这副上联,孤孤单单地闲居院墙一侧,使端庄的欧梅,失去了美之对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863年),滁州知州王赐奎在此流连往返,吟出了“翠积清香”四字,刻制碑石,嵌于圆门之左的院墙上,与尹梦壁一唱一和,方才使这幅妙联得以完成。这幅联语,画龙点睛,烘托着院落中心的欧梅,映得梅叶格外清翠,梅花格外芬芳,梅枝格外精神。二是清初河南平丘人李嵩阳,于顺治壬辰,即公元1652年,题刻“花中巢许”四字,嵌在欧梅花坛的南面。“巢许”何人也,即巢父和许由,都是古代隐士,倶是不愿为官之人。巢父因巢居树上而出名,从不营世利。尧以天下相让,他不接受。尧又以天下让给许由,许也不领情,反逃到箕山之下,农耕为食,苦度终生。李嵩阳将欧梅称为“花中巢许”,意在抬举欧阳修,是人中豪杰。梅即人也,他崇尚欧阳修,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言事,认认真真为文。不争权势,不重名利,不畏贬谪,意坚骨硬。戏有“戏眼”,诗有“诗眼”,风景名胜也有自己的“景眼”。欧梅,就是这片园林的“景眼”。靠它的引领、凝聚、召唤、啟示。一株梅唤醒一片山水,一株梅秀了一片碧野,一株梅引来一片殊异风景。梅,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因为它姓欧阳,是醉翁留下的一片遗情,具有风流太守的品性。
历数百年沧桑变幻,这片园林的东部,翼然振翅的醉翁亭,祭祀欧(阳修)王(禹偁)的二贤堂,和欧文苏书《醉翁亭记》碑石,颂扬欧阳修的德政才情。而西部的欧梅还孤零零的生活在荒芜萧飒之境,欧阳修植梅的本意与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确认。因此明代中期,以梅喻人,围梅造景,重视其观赏性、文学性、愉悦性,彰显欧阳修的精神世界、高尚品格、超人才华、就成了醉翁亭建设发展的必然途径。梅作为主体,作为象征,自然的成了这片风景营构的统领。当时,虽然没有总体规划,没有谁掌控安排布局,没有谁管总体设计,但南太仆寺和滁州地方官员共同主导,众多有识之士,凭借对欧公的尊崇执爱,仰慕追寻,觅得了共同的思念憧憬,共同的审美默契。几代人前仆后继,共同努力,终把这片风景造得活而不乱,沉而不闷,有动有静,色彩缤纷。至明代晚期,古梅被烘托得如欧阳太守醉酒一般,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在鸟语泉歌,蔚然深秀之中光彩照人。
发表于 2023-2-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4-5-2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