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002字,预计阅读10分钟)
2011年的国庆将至,去哪玩,这是一个问题。南京、杭州和合肥纷纷向徐思思发出了邀请,徐思思想去看看程晨,顺便逛一逛西湖,也想去一趟省城,看一看杨家宝,更想去南京,因为孙子悠和王禾木,还有王陈都在。
但为了找个理由,徐思思是这样给杨家宝和程晨发消息的。
徐思思:“这个国庆,我准备去一趟金陵,毕竟是龙蟠虎踞帝王州,再者,我想从滁城到南京,去游玩鸡鸣寺,顺便求个姻缘,登一下阅江楼,感受一下当年王阳明登高望远,凭吊故址的心境。”
杨家宝和程晨没说什么,发了个笑脸,又回了个鬼脸。毕竟南京距离滁城很近,三叶草都在那里。
十月的金陵城,虽栖霞红叶未红,但道路两旁的梧桐已经泛黄,因国庆假期,游者甚多。徐思思是坐大巴车去的,孙子悠和王禾木先到的车站迎接徐思思。孙子悠像是“地主”一样,开始介绍,前面这是南京玄武湖,湖对面最高的楼是去年刚刚建好的南京最高的楼——紫峰大厦。

我们沿着湖边一边走一边聊。
徐思思:“王陈怎么没来?”
孙子悠:“应该还在公交上,还没到。”
话音刚落,孙子悠说:“来了,来了。”
只见从广场西侧走来一个人,告别了过去的小板寸,烫了个有点卷的发型,披个格子衫,穿个破洞牛仔裤,就差纹个身了。
孙子悠:“你怎么才来?你从新庄过来很远吗?”
王陈:“有点事耽误了,抱歉,抱歉。”
王禾木:“不像话,我们今天可是为了你才聚在一起的。”
王陈:“为了我?”
徐思思:“是啊,这不前两天你的生日嘛,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给你补过一个生日。”
王陈措手不及,一手抓头:“啊?这......”
孙子悠:“别这啊那啊,走,吃饭去。”
就这样,四个人去了四牌楼附近一个巷子里的饭馆,点了几个菜。六叶草尽管才分开不久,但彼此都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和新的圈子,外在穿着和内在心理仿佛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孙子悠:“王陈!今天你生日,我送你一只收藏版英雄钢笔!”
王禾木:“那我送你一条领带,今天你又长大一岁,从此更像个爷们了!”
孙子悠:“思思,你不是也准备了礼物吗?”
其实,徐思思是准备了礼物,只是在散伙饭结束那天的三八巷已经送给了王陈。
“王陈,送你一个东西!”徐思思说。
王陈:“什么东西?”
徐思思:“一块我从古玩城淘的玉石。”
王陈接过玉石:“这上面是啥?”
徐思思:“猴啊!你不属猴吗?你不是马上生日快到了吗?那时候我们都上大学了,就当提前送你的礼物!”
但徐思思没有想到的是,才一个月又见面了,徐思思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她突然想到,来南京前去逛天长路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一生》。就是里面有那句“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
本来徐思思是准备自己买来看的,眼下这个节骨眼,徐思思脑袋短路竟然说:“那我送你一本书吧。”
徐思思一边说,一边把书拿出来递给王陈。
孙子悠和王禾木伸着头看:“莫泊桑的《一生》?”
徐思思:“是的。”
就这样王陈收下了三份生日礼物,后来钢笔王陈用了,领带他也打了,但是徐思思不知道的是,莫泊桑的《一生》,王陈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字,就扔在了书桌架子上。程晨也是后来在王陈大学毕业寄回家的书堆里看到的《一生》,连包装都没有拆封过。
徐思思跟着孙子悠去了南京鸡鸣寺。
徐思思:“听说鸡鸣寺求姻缘很灵,是真的吗?”
孙子悠:“别听网上瞎说,哪有那么准,一求就有,有求必应。”
徐思思:“那我试试看,求着玩玩。”
孙子悠:“好好!”

求完姻缘,站在鸡鸣寺,向北看能看到玄武湖,看到城墙,向南看,能看到紫峰大厦。虽然是金秋十月,但城墙和玄武湖边上的柳树依旧茂盛。徐思思想起了韦庄的《台城》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下午,四叶草一起去了阅江楼,除了站在阅江楼上看一江秋水,更重要的是导游说王阳明曾经来过,而且王阳明是从滁城到的南京,王阳明曾经十月到滁城,次年四月到南京。但当时徐思思对这些并不了解,而是回学校借阅书籍,查阅资料,才了解王阳明与滁城,与南京的故事。
如果说上大学对人是一种蜕变,那么对于孙子悠和王禾木来说,让徐思思看到的是成熟稳重,王陈让徐思思看到的是洒脱自由,而徐思思自己是知识和思想认知的变化,因为大学四年,徐思思的借阅量始终排在图书馆书籍借阅排行榜榜首,直到大学毕业都是。
南京之行,徐思思的视觉收获远大于心理收获,因为并未让徐思思心理上感到有多开心,只是感受到当年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的心理,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所描述的一样,五四运动过后,新旧文化交锋,像极了现在,过去与未来。
不过,也还好,因为回滁后,迎来的便是学校的社团招新,六十多个社团在等着新生们自由发挥。表姐之前说过,尽量多参加活动、社团和校团委什么的,参加的越多,收获的越多。
徐思思和室友走进社团招新场地,各种形形色色,丰富的活动。赵灵毓看中的是一个服装,好像是汉服之类的社团;刘嘉忆因为喜欢音乐,报了个吹笛子的;汪岚岚啥也看不上,因为她进了校团委,干了个什么宣传委员。
“那里人好多,我们去看看!”汪岚岚说。
只见众多社团招新中,文学社招新场地人山人海,走近一看,原来文学社招新条件有三:一是会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直接进,二是能够说出遮阳伞上挂着的四个大字什么意思的,直接进;三就是报名登记交10元钱,也可以直接进。
如果是初三阶段,让徐思思和室友们背《醉翁亭记》,也是小菜一碟,毕竟当年是要求全文背诵,但时过多年,早已忘却,难以全文背诵。直接报名登记也有不少新生,但关注最多的是挂着的四个大字,引人注目。
一个像“虫”,但虫字上面多一撇;一个是“二”,王二的二;另外两个字是“年华”,只是“年华”二字外面被一个大大的“口”字包围。
就是这样四个字,引来无数人观望。即便是徐思思也难以看懂,毕竟那时读书尚少,所见不多。上午的招新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很多社团都招满撤退了,只有文学社还在烈日下坚持。有些看热闹的看不下去就走了。就在大家准备撤退时,听见一声:“慢着!这题,我会!”
一个身高看着不高,皮肤看着不白,发型显然也没有王陈的卷发帅,但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说他会。
当听到有人说这题,他会。全场所有的人都围了过来。
“一个似虫非虫,一个像二不是二,是風月无边的意思;一个年岁的年但又被口包围,一个繁华的华同样被口包围,是年华有限的意思。”
“你这是在告诉我们,风月无边,年华有限!珍惜大学美好的时光啊!”
全场掌声不断,像是破解了一道难题。只见学长说:“可以啊!那你算是我们文学社的一员了。”
就这样,招新就要结束了。
徐思思:“我可以加入文学社吗?”
学长:“可以啊!登记,报名,交钱!”
就这样,徐思思登记,报名交了钱,并且加入了文学社交流QQ群。
招新结束,但进了群之后,让徐思思感到十分意外的是,群里居然有一个人,像是徐思思的亲戚,他在群里的备注叫——徐思蛰。

而且这个人有点厉害,徐思思告诉他国庆节去阅江楼,学王阳明登高望远,感受王阳明凭吊故址的心境。这个人居然也知道王阳明,并且颇有研究,给徐思思讲起了王阳明在滁城的经历。
就这样,徐思思遇见了她的“阿亮”,遇见了他。
“我叫徐思思,清风徐徐,君思思的思。王阳明当年到滁城任职南京太仆寺少卿七个月,尽管时间很短,但滁城一站对于王阳明,对于滁城,十分重要。”
“我在滁城三十年,你呢?”
(未完待续……)
第十五话 东南风月谁家好,唯有琅琊道蔚然
http://bbs.0550.com/t-1423059-1-1.html
第十七话 滁城有个太仆寺,来了个圣人王阳明
http://bbs.0550.com/t-14233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