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年谱》记载:“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邀游琅琊、瀼泉间。日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
上面这段话,我们也许不能够全部明白,但最后一句“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应该能够理解,意思就是王阳明到滁城后,龙潭静坐,龙潭讲学,然后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

王阳明是正德八年(1513年)十月到任滁城,徐思思也是十月认识的徐思蛰。
徐思思在报名登记加入文学社交流QQ群后,发现群里居然有个人,像是自己的亲戚,叫徐思蛰。
于是,徐思思带着好奇心加了这个人的QQ。
伴随着两声咳嗽声,徐思蛰收到一个好友申请
“你的亲戚,徐思思!”
一看亲戚加好友,徐思蛰很快通过了申请,并回消息:“你好,你是我什么亲戚?”
徐思思:“我是你姐啊!你叫徐思蛰,我叫徐思思!”
徐思蛰:“我没有一个叫徐思思的姐啊!”
徐思思:“开玩笑的啦!可能是我俩碰巧,名字就差一个字。”
徐思蛰:“哦。”
徐思思:“你为什么叫徐思蛰啊?”
徐思蛰:“哦,这个啊?徐是姓,思是希望我以后做一个有思想的青年,同时也希望我做事之前要三思而为之;所谓蛰者,静也,藏也,希望我做一个内敛而不凌厉的青年,同时希望我不要太锋芒,做一个安静不狂躁的人。”
徐思思发了个表情:“666…”
徐思蛰:“那你呢?为什么叫徐思思?”
徐思思这次没有像之前自我介绍“清风徐徐,君思思”那样介绍,而是说:“徐是姓,思是思念的思,思是思想的思,所以我叫徐思思。”
徐思蛰:“原来如此,很高兴认识你。”
两人加了QQ,但并没有见过面,不认识不熟悉,并没有什么话题。过了一会徐思蛰发来消息:“前两天国庆节去哪玩的啊?”
徐思思:“国庆节啊?国庆从滁城去南京,玩了鸡鸣寺,登了阅江楼,感受了王阳明登高望远,凭吊故址的心境。”

“你也喜欢王阳明?”徐思蛰问道。
徐思思:“喜欢谈不上,只是听说王阳明来过滁城,毕竟也是圣人啊!”
徐思蛰:“确实来过滁城,正德八年十月来的,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四月又走了。”
徐思思:“南京太仆寺?来滁城任职?”
徐思蛰:“是的,南京太仆寺,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设在滁城的,牧养马匹,以备军需,也是滁城唯一的中央机构。”
徐思思:“原来如此。”
徐思蛰:“很多材料都会误写南京太仆寺在南京,甚至我还看到写王阳明去南京任太仆寺少卿的,离谱,简直离谱。”
徐思思:“是啊,你不说,我都不知道这么多。但王阳明来滁城前后就几个月,没有欧阳修对滁城影响大啊!”
徐思蛰:“那你就错了,很多人都知道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但却不知道悟出的道是如何传播四方的。”
徐思思回消息:“哦?愿闻其详!”
徐思蛰:“滁城是什么样地方,琅琊山是什么样环境,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介绍的很详细,王阳明经历龙场悟道后,来到琅琊山脚下。人是环境的产物,王阳明在琅琊山脚下的南京太仆寺,对之前悟道的心学尚有疑虑,但经过在太仆寺龙潭静坐讲学,对自己的悟道内容更加笃定。并且发出静坐以悟,省察克制的建议。”
《王阳明年谱》记载:“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邀游琅琊、瀼泉间。日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
徐思蛰:“梁启超曾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徐思蛰:“所以说,王阳明在滁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徐思思对徐思蛰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什么“心学”“理学”不是什么人都感兴趣,徐思思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徐思蛰:“这不,前一段时间《明朝那些事》很火嘛,其中讲了一些王阳明的事情。正所谓能文者多,能武者也多,能文能武如此厉害的人,五百年来就这一人,所以我了解了一下。”
徐思思:“哦哦,原来如此!”
徐思思当时并不知道滁城有个太仆寺,也不知道王阳明在滁城七个月居然写了三十六首诗,平均一个月五首,一周一首。
更不知道2016年8月滁城在丰乐亭以南的南京太仆寺旧址上,重建南京太仆寺,并且2019年10月1号向滁城市民开放。包括重新规划遵阳街,修建徐思思家门口的阳明路。这些都是王阳明在滁城的记忆影子。
尽管做了很多,但还不够,吾辈仍需传承中华文化,学习阳明心学,省察克制自己,提升自己。
如何提升自己,徐思思加入了文学社,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顺便认识更多的新同学新朋友。但是社团招新后的第一次社团活动,线下QQ网友见面会,让徐思思感到十分惊讶。
一方面是社长要求所有成员起一个笔名,以后多多写文章,多多投稿;另一个方面是徐思蛰居然就是那个在招新现场回答出四个大字之谜“其貌不扬”的男同学;更重要的是徐思思的室友汪岚岚见到了她想要的“帅气学长”。
大学生活太丰富,太刺激了。
关于笔名,徐思蛰因为老家是安庆岳西县的,他家附近有座司空山,他给自己起名“司空山人”,徐思思不知道起什么笔名,她想自己家也有座琅琊山,但起个“琅琊山人”的笔名感觉有点不雅,于是她给自己起了个“琅琊郡主”的笔名,而且她用这个笔名在大学广播站投稿,大学四年,投稿无数,以至于“琅琊郡主”这个笔名,很多校友都知道,但并不知道是徐思思。
“我叫徐思思,滁城有个南京太仆寺,来了个圣人王阳明。滁城一站,时间虽短,但对于王阳明,对于滁城十分重要!”
“我在滁城三十年,你呢?”
(未完待续……)
第十六话 遇见金陵,遇见你
http://bbs.0550.com/t-1423232-1-1.html
第十八话 琅琊山上琅琊王,司空山下司空人
http://bbs.0550.com/t-14252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