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是由老鼠携带病毒并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怎样传播?
1、呼吸道传播
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引起人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黏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和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亦可导致感染。
4、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曾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孕妇的流产胎儿的脏器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5、虫媒传播
有人认为寄生在鼠体外的媒介昆虫如革螨和恙螨,对人体的叮咬也可能是传播的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危害?
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伤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出血热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脸、颈和上胸部皮肤发红,眼结膜充血,与流行性感冒非常类似,因此容易因误诊误治。
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一)防鼠灭鼠、做好自身防护,是预防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家庭灭鼠首选粘鼠板,次选鼠夹或鼠笼,使用时将其放置在墙根、墙角鼠类经常走动的地方,诱饵选择油性大的油条、面包和花生等。若室内鼠类成灾,可酌情使用鼠药,应购买正规厂家生产产品,避免误食。
(二)做好个人防护
1.在野外或田间活动、劳作时,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草地上坐卧。如果有皮肤破损,要及时消毒包扎。
2.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长期实施灭鼠防鼠的措施。
3.在清理脏乱杂物稻草、麦秸、玉米杆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4.处理死鼠时,要戴手套或使用工具,并且将死鼠挖坑深埋。
5.在陪护出血热病人时,不要直接接触病人的血、尿、衣物。
(三)接种出血热疫苗
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来源:滁州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