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徐州一名小男孩独自乘坐公交车时,掏出了一张特殊的“优待卡”。
但他的行为却引起了公交车司机的疑惑,质疑他拿的是谁的卡。
小男孩举起卡片,声音略带委屈地回答:“我自己的……”。
然而,却仍遭质疑,“现在学生什么卡都能办了……”

小男孩边回忆边向妈妈诉说,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
事后妈妈安慰男孩,并告诉他:“我们自己知道就好。”
……
视频中小男孩的父亲,在2015年因公殉职,那时他才4岁。然而因为公交司机对于“三属人员持优待证”缺乏了解,一番质疑不禁让小男孩感到委屈的流下眼泪。
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当今社会有人对国家政策法规,对享受国家优待的人群并不熟悉,甚至还有人没听说过优待证的存在,更不知道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为此,政策法规、社会优待的宣传不够,导致在日常出行、旅游等场合,持证人员遭遇质疑和误解,有时就难免会发生。而对于持证人来说,有时候只有尴尬和委屈。
就像小男孩的妈妈表示,发视频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到“三属卡”,只有使用这张卡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家人还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永远为爸爸感到骄傲。
我们常说的“三属”,是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配偶、父母(抚养人)、子女,以及由其承担抚养义务的兄弟姐妹。
“三属优待证”,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依据《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优待证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两种,“三属优待证”正是其中的一种。
这张小小的证件,背后承载着的是为国家、为人民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的家庭。优待证不仅是一张证件,它更是对军人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尊重和认可。
它表达了对军人家庭、尤其是那些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家庭的关心和抚慰。优待证的发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因此,加强宣传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视频发出后“出行徐州”回应,“已经联系……近期将加强对‘退役军人及三属人员持优待证’的学习和教育……”

此事,看似小事,实则关系“三属”切身利益保护的大事,不能让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牺牲的军人遗属,被无知和不解而寒心流泪!
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优待证的知识,提高大家的认识和理解,让大家知晓“三属”享受社会优待福利是受法律法规所保护的。
同时,对于持证人员及其家属,应该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待和权益。
比如,《关于进一步做好烈士遗属优待工作的通知》对做好烈士遗属优待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落实各项补助资金,帮助烈士遗属解决好医疗、养老、上学等方面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当对三属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怀,多一点耐心,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对军人军属以及退役军人等的尊重和崇敬,让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每一张优待证背后,都有一个英雄的故事;每一个持证人,都是一个烈士家庭的代表。对于持优待证免费乘车遭质疑一事,鄙网虽小,绝不沉默,这是2024年网上第一次出现,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希望社会各界把尊重和善待英雄及其家人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对烈士英雄和家庭的尊重和认可!最后,向烈士及其家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