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2-19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这个对联有气势,知行合一就是通过具体事的处理在体会天理的微妙,这种微妙落到纸上总有遗漏。
一个梨子的滋味,千言万语也不能完全说清,但吃一口就非常明白。
但在儒家理论已经汗牛充栋的情况下,就面临着一个前人理论与知行合一的关系问题。理论是抽象的,而知行合一是当下体认,这二者之前并没有冲突。
但经常有人会机械地用前人理论来否定当下体认,甚至把知行合一的知作为知识,认为学习了理论就掌握了知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知识和行动合二为一。
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行合一的体认论,否认了良知即天理这一心学核心理念。
所以阳明先生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就是知行本一,并用事上练心来用辅助说明。
同时进一步精练为“致良知”。“致”就是知行合一,“良知”就是心即理,致良知就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统一。
既点明了良知即天理这一终极目标,又说明了知行合一的方法,避免了知行分离的弊端。
说白了就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