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18|回复: 26

[滁州城事] 5条高速铁路,5条城际铁路!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读发布(附详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8 2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一、编制过程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我市开展了《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

 

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原则,组建由规划编制单位领衔、多所高校参与的联合编制团队。《规划》成果经多轮征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相邻城市意见,先后通过了滁州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依法进行了规划公示,于2024年3月2日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

 

二、《规划》重要意义

该《规划》是滁州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对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三、《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规划范围为滁州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274.22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1至2035年,近期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规划目标。围绕“打造安徽省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实现在长三角和全国争先进位”的目标任务。滁州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紧扣落实安徽省提出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滁州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空间保障。

二是强化底线约束。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树牢国土空间规划底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528.07平方千米(979.2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778.20平方千米(866.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56.68平方千米(128.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不高于847.87平方千米(127.18万亩)。

三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积极推动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苏滁跨省合作共建园区实施和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夯实“安徽粮仓”安全根基,构建“一带两区多园”的市域农业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好自然保护地和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一岭三脉多廊多点”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一主四副”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小城镇与乡村高效协同发展。

四是优化中心城区布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延续“环滁皆山,清流穿城,一河两岸,两湖相望”的山、水、城相融空间形态。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彰显城东以工为本,城南以文为品,城西以山为秀,城北以水为魂的空间特色,形成“一心七片”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绿色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优化城市蓝绿开敞空间系统,加强城市设计,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五是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彰显江淮国土空间魅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城乡风貌特色塑造,活化利用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开发,彰显一岭分江淮的国土空间魅力。以滁州古城为核心,以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凸显“双水双瓮双关六门”格局特色,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六是强化空间联结和保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五横五纵七联”的高速公路网;形成沪渝蓉高铁、合新高铁等5条高速铁路,5条城际铁路、2条市域(郊)铁路和2条普速铁路的铁路网;充分发挥淮河、滁河等河道资源优势,形成1条二级航道、3条三级航道、10条四级航道的航道网,提高滁州与长三角等区域城市群的通达性,巩固滁州区域枢纽地位。构建安全韧性、绿色智慧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七是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区域协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区位优势,推动与合肥、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一体、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保共治、产业差异竞合、设施共建共享。实施皖北振兴战略,全面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相关支持政策,推动省际产业合作园落地实施,构建“一廊一带两区三点”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格局。全面推动滁来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1441”城镇空间布局和“一环十二射”高速路网、“两环十八射”快速路网。

八是提出规划实施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管理的各领域,强化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传导管控,构建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项目实施。

 

五、规划成效

 

一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了“多规合一”。《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部门和县(市)区意见,并按照省自然资源厅要求不断完善本规划,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将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类规划融合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二是统筹保护发展,倡导节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自然生态安全底线。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和高效配置,严控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倒逼城市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转变,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三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促进“双圈”互动。充分发挥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叠加区位优势,深化空间协同一体,共建合滁宁产业走廊,保障浦口—南谯、顶山—汊河等新型功能区和苏滁高新区等跨省合作园区建设,更高质量共建开放合作平台、更高层次推动产业科创融合、更高效率实施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推动“双圈”互动协同发展。

四是优化空间格局,营造山水城相融的人居典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文脉延续,推进城市更新,推动“一河两湖、一山两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彰显“山、水、城”相融的空间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积极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发表于 2024-4-28 2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2050年大国还有多少人?
收起回复本楼
漠然77 : 6.59亿
2024-4-29 08:14 来自安徽 回复
漠然77 : 穿越回来的,数据精准
2024-4-29 08:14 来自安徽 回复
风在云端 : 10亿以上,按照去年负增长200万人口计算,100年后也只减少2亿人,人口下降没有那么快。
2024-5-5 17:20 来自安徽 回复
吹牛的 回复 风在云端 : 人口减少就不能这样算了,会十五年后会翻倍减少。
2024-5-5 17:37 归属地未知 回复
风在云端 回复 吹牛的 : 可能性不大,今年可能会出现正增长,未来若干年,会有一个震荡期
2024-5-5 18:30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0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小城市高铁一通人去楼空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0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祝愿早日实现宏伟蓝图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可耕土地不仅仅是总量控制,也不仅仅是数字。一些地方是通过整理非耕地来置换优质耕地搞开发,占补是平衡了,上报的耕地总量也没有减少,但可耕的优质土地却越来越少了。这些年被开发了那么多土地,可上报的耕地不减反增,哪来的?
收起回复本楼
家让人感觉温暖 : 种地能赚钱吗?
2024-4-29 11:12 归属地未知 回复
神仙脊骨滁州店 : 种地交给边远地区吧,我们大力发展工业
2024-4-29 17:09 归属地未知 回复
Mrpeng : 要么粮食涨价,不然都征了算了,统一管理,反正也没人种田
2024-4-29 21:58 归属地未知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0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全椒、来安设区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1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应按“滁来全一体化”,来规划大型城市建设。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这不都是好几年前的文件了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全椒、来安设区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1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啥时候能把地铁弄到城镇化就牛逼了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1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空间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蓝图,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4-29 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现阶段要着力建设主城里面一条快速通道都,画这个大饼没有屌实际意义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5-4 2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多规划洋房,别墅,建设便宜、宜居的城市不好吗?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4-5-5 0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抽血太狠,老城区人口萎缩,商业艰难。历史文化底蕴怎么提振?建人文纪念设施片区?
城南建设规模过大,人口也过于分散。南北人气不聚,财富不聚。利润覆盖不了投资,存量资产持续消耗,商业想繁荣起来,相当不容易了
收起回复本楼
langyacuiwei : 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不外乎将滁州市各地区好吃、好玩、底蕴文化集中到古城片区,让外地游客来吃好、玩好。 做好地区经典文化名片展示,扶持一批地域特产营销商户,放水养鱼,搞活文旅商业。 不由得想起1912街区,本来人口重心南移已是重压,然而自嘉文儿童乐园因消防需要从负一楼挪到三楼勉强经营开始,街区商业加速溃逃。多少投资付之东流,令人惋惜。
2024-5-5 03:24 归属地未知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8-4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