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仅依靠毅力和天赋,理工科大量的实验和实践,需要配备必要的场地,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的支持。需要提供教学活动中良性,活跃的交流,互动,探讨,所整个学术气氛。这都不是文科中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可以完成的,还是那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是该州最大的一所大学,作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彻底关闭整个世界语言学系,汉语自然在其中。
这是该校取消摩根敦校区开设的32个专业的组成部分。学生们虽然愤怒地提出抗议,但也无济于事,不得不被迫接受现实。
说出来的理由是,疫情影响导致州政府拨款减少,学校陷入经费危机。不过这个理由很是牵强,为何不关闭开支更大的理工类专业,反而关闭开支更小的语言专业?真正的原因是,文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报考学生数量持续减少。这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有的称之为“文科衰落”。
有资料显示,世界语言、文学及语言学的学士学位数量,在2010年至2021年期间,整个美国高校减少了25%,西弗吉尼亚州则减少了30%,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文科专业,转而选择攻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专业。
这也是美国主导的结果。为了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全球竞争力,美国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综合发展,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就对文科采取紧缩措施,有选择地关闭一些文科专业,或是取消语言科目的毕业要求,而西维吉尼亚大学则是关闭整个语言学系,所以引起广泛关注。
从上可以看出,从十多年前的2010年起,美国高校文科学生就处于持续减少之中,也因此在2013-2016年间,全美关闭了651个外语课程,经典、艺术、宗教专业也有被取消或缩减的。最近十年,美国高校一直大幅缩减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同时大幅扩招理工专业学生。
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财政紧缩,一些澳大利亚大学就放弃了整个人文学科或部分社会科学学科。日本于2015年出台了调整方案,被诸多媒体解读为“废除文科学部”。
2021年8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宣布,关闭全球排名13位的考古系。伦敦南岸大学历史和人文地理学位课程不再招生。历史悠久的公立大学坎布里亚大学停开英文系。朴茨茅斯大学则是裁掉了英语学院一半以上的系所。
一些国家之所以纷纷关闭文科专业,根本原因就是毕业生就业难,或是就业后薪酬过低,人们觉得文科专业没有用,所以转而选择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专业。学生减少了,没有了学费收入,专业自然办不下去,不撤销又能咋办。
在经济时代,一切都要追求效益,高教也不例外。日本国立大学于2004年就提出了“挣钱的理科”和“不挣钱的文科”概念,认为“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
美国提出了“无用专业”的概念,并进行了规模性调查。高达51%的美国大学生,支持取消那些“低薪”和“无用”的“低价值”学位项目。比如性别研究、教育、社会工作、种族研究、古典学、英语和戏剧、视觉艺术、人类学、哲学、酒店管理、社会学、历史等。
在我国也是一样,一些人认为文科“无用”且没有“钱途”。从就业情况看,一些文科专业就业率不到60%,屡上红牌专业榜单。文科毕业生即使就业了,薪酬也普遍低于理工类毕业生。“学文科找不到工作也赚不到钱”似乎成了社会共识。也正因为如此,文科专业高居撤销专业榜首。
人是经济动物,拿钱上学并非某些砖家们所说的那样,为了培养自己的“博雅”气质,而是希望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直接目的是找到一个好工作。如果上学期间每月平均花上五六千,毕业之后却只能找到月薪三四千的工作,甚至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你说还有多少人去选择这样的专业?
从上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无论是国外高校关闭文科院系,还是我国高校撤销某些文科专业,并不能证明文科无用,而只是说明文科过多过滥。
第二,多数文科专业毕生身无一技之长,工作必然难找而且薪酬不高,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学。在我国,一些高校只是将文科专业当成扩大办学规模的载体,导致理工类院校大办文科院系。这些院校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计划,而不是着眼于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的实际能力,他们也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身无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想用也用不上,就业不可能不难。
第三,文科的生命力在于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促进人类文明提供智慧,说白了就是一个工具,用不到太多的专业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