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来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一、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是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并对其举办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责,承担农村集体聚餐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相关法律责任。
二、农村集体聚餐实行逐级申报备案管理。农村集体聚餐宴席举办者要在宴席举办前3个工作日内向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填写《安徽省农村集体聚餐备案表》,领取《安徽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签订《安徽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
三、用于加工的场所要远离污染,预先进行环境清扫,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孳生条件。宴席厨房应设于固定用房内,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装置,有排污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有冷冻冷藏、清洗水池和餐具保洁设施等。
四、承办的厨师及服务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农村集体聚餐厨师应在其所在的镇、乡食安办进行备案。厨师加工操作食品前或接触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消毒。严禁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等消化道传染病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五、食谱要提前送审,科学确定聚餐菜单,不加工制作生食水产品及外购直接入口熟食品,禁止加工食用发芽马铃薯(洋芋)、鲜木耳、野生菌、四季豆等易发生食物中毒的产品。采购的肉类、水产品及半成品等若不能及时加工处理,应使用冰箱或冰柜进行冷藏(冻)保存。严禁以任何形式加工和食用草乌、附子等毒性中药材及其泡酒。
六、严格规范原料采购渠道,严格进货查验,不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来路不明、超过保质期限、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七、规范加工操作、贮存行为,做到食品烧熟煮透,餐饮具严格清洗消毒,生熟用具分开,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加工贮存分开等要求,坚决杜绝交叉污染;隔夜食品要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复热;非食用原料及危险化学品与食品要隔离保存,避免误拿误用,农药、兽药不能存放在加工及就餐场所内。
八、集体聚餐必须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装在密闭容器内,每个品种留样不少于125克,须冷藏留样48小时。
九、大力倡导文明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办理酒席不攀比,适度即可、合理搭配、精打细算。努力做到“光盘行动”,简朴食光,拒绝剩宴,争当抵制餐饮浪费的践行者、勤俭节约的示范者、文明健康的倡导者。
十、农村集体聚餐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餐后发现就餐人员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并向村(居)委会或乡镇报告,同时保护好现场。参加聚餐的群众发现聚餐活动有安全风险时,可以向举办人(承办人)提出意见,及时提醒其改正。也可以向乡镇报告或拨打12315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来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