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石婆婆”位于西大街东首和北大街交汇处的钟鸣寺北面,关于其来历,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 芮娘说:明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环(一说乳娘)芮娘,善良聪慧,精通诗词歌赋。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陈迪全家遇难,芮娘将其年仅五个月的第七子陈珠匿藏带出南京,先后在滁州、山东等地躲藏。她对陈珠视如己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后来朱棣悯心悔悟,大赦天下,芮娘和陈珠得以返回南京。芮娘行侠仗义舍己救孤,得到百姓赞美。成化年间芮娘去世后,受其恩惠的百姓将她奉为辟邪气、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在滁州、山东等地立起石婆婆雕像表示尊敬和爱戴。
- 娑婆和尚说:元至元四年,刺史刘琪重建钟鸣寺。明朝万历42年,戴瑞卿设会文于其下,匾曰“菁莪馆”,一位法号娑婆的长老入住寺内。滁州张乡贤曾官居礼部尚书,衣锦还乡后却膝下无子,他常到钟鸣寺上香祷告。娑婆和尚被其打动,调制中药让张乡贤服用,一年后夫人怀孕,二年生下一个男孩。但孩子三岁时一场大病,奄奄一息,娑婆和尚日夜看守,用气发功,坚持一月,小儿起死回生。不久后,娑婆和尚圆寂升天。张乡贤为感谢他,捐赠全部家产并出资铸幽鸣钟,在山墙台阶处造神龛立石像,因“娑婆”拗嘴,久而久之,滁州人习惯称之“石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