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988个字,预计阅读8分钟)
2006年春节,一场雪悄然飘落,给滁城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雪后的滁城,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处处银装素裹,静谧而美好。
老城区的南湖,在雪的映衬下,更是散发着独特的古色古香韵味。湖面微微泛起涟漪,雪花轻盈地落在湖面上,瞬间融化,与湖水融为一体。
彼时,孙子悠、程晨、王陈、王禾木、杨家宝和徐思思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南湖游玩。从前热闹的南湖,在这雪天里显得格外安静,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唯有环城路边上,一帮大爷大妈正围在一起专注地下着象棋,时不时传来几句爽朗的笑声和讨论声。
“六叶子”像欢快的小鹿,在雪地里蹦蹦跳跳,跑到湖心亭里。兴奋不已的他们,还特意请了一位路人帮忙拍了几张照片,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时光匆匆流转,如今那些照片大多已不知所踪,只剩下一张王陈、王禾木和杨家宝的合影,还被精心装裱,挂在徐思思家的照片墙上,成为那段纯真岁月的珍贵见证。

那时,已成功举办七届的南湖灯会,已经停办八九年了。没有了灯会的热闹,滁城及南湖周边愈发显得静谧,静悄悄的氛围,恰似“清流关前一尺雪,鸟飞不度人行绝”所描绘的那般宁静。
也只有“六叶子”这群人,过年没什么特别的去处,才相约来到南湖,在这雪后的天地里尽情玩耍、闲逛,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
18年后,2024年的春节,同样一场雪飘落滁城 。徐思思开车沿着南谯路一直行驶,人不多的滁城在特别的日子,南谯路也显得拥挤,也会堵车。徐思思把车停好,便满怀期待地步行前往南湖。
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南湖截然不同,如今的南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路口的树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写有《醉翁亭记》诗句的花灯,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相辉映,宛如梦幻中的火树银花,格外夺目耀眼。

刚下过的大雪,让整个南湖宛如童话世界。湖面上闪烁着点点波光,与岸边的雪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造型精美的观赏灯,还有琳琅满目的叫卖玩具灯,孩子们拿着玩具灯嬉笑奔跑,大人们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远处,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打铁花表演更是精彩绝伦,一朵朵金色的火花飞溅开来,如天女散花般美丽。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特色小吃的香气,烤肉串滋滋冒油,臭豆腐散发着独特的香味,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衣,让人垂涎欲滴。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湖边挤满了人,热闹非凡,像极了小时候记忆中的南湖灯会。
杨家宝兴奋地打来电话,告诉徐思思,他在来安,那边的人都慕名而来,就为了看这场热闹的灯会。 南湖上横跨着一座大桥,它是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主要通道。相传明朝时这里就有一座桥,名为保生桥,所以后来新建的这座桥也沿用了这个名字。保生桥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不断。徐思思站在桥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恍惚间觉得仿佛置身于西湖苏堤。她很久没有见过在这么一个狭小的地方,能容纳如此多的人,整个滁城仿佛都万人空巷,大家都汇聚到了这里,共同享受这难得的热闹与欢乐。
据官方报道,从2024年2月10日正式亮灯,到2月14日晚,短短几天时间,南湖的累计人流量就超过了20万。如果再算上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人流量之大,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滁城许久未曾有过这般热闹的场景,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节日氛围。
然而,与滁城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思思去徐思蛰家过年的冷清场景。徐思蛰的家在安庆岳西县,地处大别山区。徐思思开车从滁城出发,一路经过合肥,穿过舒城,深入大别山腹地。山路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经过漫长的车程,才终于抵达徐思蛰的家。
徐思蛰的家在大山深处,房子是他上初中的时候新建的,样式颇像独幢别墅。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周没有街坊邻居,只有门前一条蜿蜒的公路和远处的山洼,屋后则是紧紧贴着的巍峨大山。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院子里,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夜晚,万籁俱寂,只能听到山间的风声和虫鸣声。
徐思思过去三年过年都是在自己家度过的,而在那之前,从她出生后,一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过年。以前过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徐思思几乎不用在家吃饭,每天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姑姑叔叔家轮流做客,一顿接着一顿,热热闹闹的,等假期结束,差不多也就开学了。
可在徐思蛰家过年,对徐思思来说,实在是有些无聊。这里没有滁城一大家子团聚时的氛围热闹,也没有城市里的烟火气和喧嚣。有的只是来的时候一场雪,走的时候又一场雪,还有那略显沉闷的生活节奏。
在山里的日子,生活节奏缓慢,与外界的繁华喧嚣完全隔绝,这让徐思思感到很不适应。每天除了看看书、刷刷手机,似乎真的没有太多事情可做。徐思蛰则忙得不可开交,忙着准备年货、打扫屋子,里里外外都要操心,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一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里,徐思蛰在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又是切菜又是烧水,准备一家人的饭菜。而徐思思却悠闲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专注地刷着手机。
徐思蛰终于忍不住了,她一边用手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快步走到客厅,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思思,你能不能帮帮忙呀?我都忙了一早上了,你倒好,这么清闲。”
徐思思抬起头,一脸茫然,眼睛里还带着一丝没回过神的懵懂:“啊?要我做什么呀?”
徐思蛰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你来了这几天,除了吃饭就是玩手机,连碗都没洗过一次。家里这么多事,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你就不能搭把手吗?”
徐思思听了,心里有些不悦,嘴巴微微撅起:“我又不是来当保姆的,再说了,这些事你也没叫我做啊。”
徐思蛰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我没叫你做,你就不会主动帮忙吗?你又不是客人,这是我家,也是你家呀,你也该分担点家务吧?”
徐思思放下手机,语气也变得有些不耐烦:“这是我家?我怎么就不是客人了?我平时在家也不怎么做家务,我妈都没说什么,你倒管起我来了。”
徐思蛰气得脸色发红,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你这是什么态度?过年回家,一家人团聚,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忙。你倒好,像个大爷似的,什么都不干,还觉得自己有理了?”
徐思思冷笑一声,嘴角带着一丝不屑:“我本来就不喜欢做家务,你非要逼我,有意思吗?再说了,你家的家务活我又不熟悉,做不好还得被你嫌弃。”
徐思蛰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住心中的怒火:“你不熟悉可以学呀,谁天生就会做家务?你总不能一辈子都靠别人伺候吧?”
徐思思不耐烦地站起身来,把手机随手一扔:“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我去洗碗还不行吗?”说完,她气呼呼地走进厨房,一把抓起碗筷,动作粗鲁地开始清洗,碗筷碰撞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徐思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既生气又无奈。她心想徐思思从小被宠惯了,家务活确实做得少,但她也希望徐思思能懂事一点,学会体谅别人的辛苦。
过了一会儿,徐思思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湿漉漉的抹布,语气依然带着不满:“碗洗完了,还有什么要我做的?”
徐思蛰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一些:“思思,我不是故意要跟你吵架。只是觉得你应该学会分担一些责任。家里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要出力。”
徐思思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虽然我真的不喜欢做家务,但是我不是不做家务,你妈也不让我做啊,而且,我觉得你对我要求太高了,我在家都没这么累过。”
徐思蛰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我明白你的感受,但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事情虽然不喜欢,但也得去做。你总不能一辈子都依赖别人吧?”
徐思思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我只是觉得……在这里过年好无聊,没有朋友,没有热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徐思蛰愣了一下,心里有些愧疚。她这才意识到,徐思思并不是故意偷懒,而是对这里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他柔声说:“对不起,是我没考虑到你的感受。山里确实不如滁城热闹,我带你去山间走走吧!”
徐思思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期待:“真的吗?去哪里?”
徐思蛰笑着点头:“当然。我带你去附近的小石潭走走,但是以后家里有活我们一起做。”
徐思思终于露出了笑容:“好的,知道了。”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争吵仿佛烟消云散。虽然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但彼此是最亲的人,只要互相理解,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到了小石潭。
徐思蛰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从家西行两百余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如今再到小石潭,已碎石一片,不见当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曾经的小石潭,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岸边的青树翠蔓相互缠绕,随风摇曳。可如今,只剩下一片碎石,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

其实大山深处是少了些喧嚣,但多了些风景。滁城今年没有下雪,但山中已经下了两场雪,雪景还是不错的。

回来后的日子,徐思思又去了南湖,此时的南湖正在准备今年的第九届南湖灯会,游人还不是很多,但每天安保医务人员已经就位,正在准备元宵节灯会。
每次到南湖,徐思思都会想起孙子悠,程晨,王陈,王禾木,杨家宝他们,因为时隔上次六叶子聚齐后,他们已经十几年没有再聚齐过了。
徐思思站在南湖边,望着湖面上渐渐亮起的灯光,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拿出手机,翻看着那张挂在照片墙上的老照片——王陈、王禾木和杨家宝的合影。照片里的他们笑得那么灿烂,仿佛时光永远定格在那个雪后的南湖。
她轻轻叹了口气,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点开了“六叶子”的微信群。群里已经很久没有热闹的聊天了。
徐思思犹豫了一下,还是发了一条消息:“今年的南湖灯会又要开始了,大家要不要回来看看?十几年没聚齐了,真的很想你们。”
消息发出去后,她盯着屏幕,心里有些忐忑。没过多久,手机震动起来。
杨家宝第一个回复:“我在来安,离滁城不远,灯会那天我一定到!”
紧接着是王陈的消息:“我正好这几天休假,可以回去一趟。好久没见大家了,真怀念以前的日子。”
王禾木也发来一个笑脸:“我也来!工作再忙,也得抽空见见你们。”
程晨的消息紧随其后:“我已经在路上了,明天就到滁城。思思,你可得请我吃好吃的!”
最后,孙子悠也冒了出来:“我这边有点忙,但我会尽量赶回去。六叶子终于要重聚了,真期待!”
看着群里一条条回复,徐思思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她抬头望向南湖,湖面上的灯光已经亮起,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她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雪天,六个人在湖心亭里嬉笑打闹的场景。
灯会正式亮灯的那天,南湖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徐思思早早地来到湖边,等待着大家的到来。没过多久,杨家宝、王陈、王禾木、程晨陆续赶到,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笑声不断。
“思思,你一点都没变啊!”程晨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说道。
“你倒是胖了不少!”徐思思笑着回怼。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回到了从前。最后,孙子悠也匆匆赶到,虽然迟了些,但大家并没有责怪她,反而调侃她是不是很久不来滁城,迷路了。
六个人沿着湖边漫步,看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杨家宝指着湖心亭说:“还记得那年我们在这里拍照吗?那时候的南湖可没这么多人。”
王陈笑着接话:“是啊,那时候我们还请了个路人帮忙拍照,结果拍得歪歪扭扭的,现在想想还挺好笑。”
徐思思拿出手机,提议道:“要不我们再拍一张合影吧?就像当年一样。”
大家纷纷赞同,找了一个路人帮忙拍照。六个人站在湖边,背后是璀璨的灯光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随着快门声响起,这一刻被永远定格。
拍完照后,徐思思看着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这次的照片可比当年好看多了。”
王禾木调侃道:“那是因为我们都变帅了!”
大家哈哈大笑,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灯会结束后,六个人一起去吃了夜宵。席间,大家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有欢笑,也有感慨。虽然这些年大家各自忙碌,生活轨迹也各不相同,但那份年少时的情谊却从未改变。
临别时,徐思思提议:“以后每年灯会,我们都要聚一次,好不好?”
大家纷纷点头,约定明年再聚。
回家的路上,徐思思心里充满了温暖。她抬头望向夜空,星星点点,仿佛在为她照亮前行的路。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六叶子的情谊永远不会褪色。
南湖的灯光依旧璀璨,湖面上的倒影如梦似幻。徐思思站在湖边,望着湖面,原来上面的场景不过是梦幻泡影,是徐思思虚构的相遇场景。
醒醒吧!
现实是孙子悠终于如愿嫁了个南京本地人,房子好几套,开着个小宝马,自己在医院里上班。
是的,她终究还是和王禾木分手了,在一起那么多年,说分真的就可以分。难道真的是旧人的感情早已千疮百孔,而喜欢新欢带来的慰藉和吸引。
王禾木、程晨、王陈、杨家宝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这个愿望一时半会也实现不了。
我是徐思思,滁城今年不下雪,而我已在滁城三十年。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