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上午,新年的欢声笑语还在滁州市的大街小巷回荡,80 岁的童奶奶却毫无征兆地陷入了一场可怕的生命危机。童奶奶的家人发现老人突然说不出话来,左侧肢体也使不上劲,连手里的东西都拿不住了。那一刻,恐惧和无助像乌云一样,瞬间笼罩住了她和家人。
家人心急如焚,赶忙把童奶奶送到了医院急诊室。急诊室里,各项检查迅速展开。头、胸 CT 结果显示,童奶奶有脑内腔隙灶和脑萎缩。神经内科医生很快接诊,了解到童奶奶患高血压已经 10 多年了,最近还咳嗽、发热。综合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高度怀疑童奶奶是 “急性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中风”。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大脑的血管被堵塞,导致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每分钟都有大量的脑细胞在死亡。情况危急,医生迅速将童奶奶收治入院,并马上启动了卒中绿色通道。这就像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在排除了溶栓的禁忌情况,并且征得家属同意、签署静脉溶栓同意书后,医生们争分夺秒地为童奶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简单来说,就是用药物把堵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掉,恢复血液流通。然而,命运似乎还在考验着童奶奶,溶栓后老人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紧接着,急诊又为老人做了头颈 CTA 检查,结果让人心揪了起来 —— 童奶奶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上干次全闭塞,通俗来讲,就是这条重要的脑血管几乎完全被堵住了。倘若未能及时打通,大脑将因缺血而遭受不可逆的损伤,童奶奶可能会陷入昏迷,再也无法醒来,即便侥幸存活,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偏瘫、失语,生活无法自理 ,在痛苦与绝望中度过余生。但幸运的是,涵博医院医护团队争分夺秒,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此刻迎来了转机 。
面对这种情况,常规的溶栓治疗已经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更先进的治疗手段 —— 颅内动脉取栓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就像是在脑血管里进行一场 “精准救援”。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大腿根部的血管,把一根细细的导管送到堵塞的脑血管部位,然后用特殊的器械把血栓取出来,让血管重新通畅。这种手术难度很高,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它却是很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命稻草。
床位医生姜道兵主治医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耐心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和取栓手术的必要性、风险以及预期效果。经过详细的沟通,家属最终同意为童奶奶进行急诊颅内动脉取栓术。
无影灯的强光洒在手术台上,神经内科颜应琳主任与朱传旺主治医师等介入团队成员严阵以待。颜主任目光专注,紧盯手术关键细节;朱医师双手稳稳操作仪器,额头上却渗出细密汗珠。整个团队全神贯注,动作紧凑、交流高效,每一个瞬间都在为生命接力,承载着患者生的希望与家属的期盼。手术室内介入团队的医护们眼神里却透着坚定的信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进展顺利,医生成功地取出了堵塞血管的血栓,实现了血管的 “一把再通”,大脑中动脉的三个主要分支显影完美,这意味着血液又可以顺畅地流向大脑的各个部位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救治,这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终获阶段性胜利。
这次成功的救治,不仅是医疗团队精湛医术的体现,更是现代医学在对抗急性脑梗死这场战役中的一次胜利。这一成果也离不开涵博医院卒中中心的高效建设。卒中中心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从患者入院到确诊、治疗,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童奶奶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也让我们看到了医学在守护生命中的巨大力量,以及卒中中心建设对于提升急性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