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腰铺会,二郎庙会,
起源与传说
- 二郎神传说:传说很早以前腰铺镇境内白洋河每到雨水季节就河水泛滥,淹没良田和房屋。二郎神杨戬得知后,在二月初四这天移山堵泉,使得洪水不再泛滥。人们为感谢其恩德,便在农历二月初四到寺庙敬香祈祷,久而久之演变成庙会。
- 宗教与医疗因素:腰铺镇二郎山的祈福寺,住持释常圆精通医道,治愈许多疑难杂症,随着到二郎庙敬香人数增多,他在腰铺集镇上修建两座庵,方便人们敬香拜佛,逐渐形成了庙会。
发展历程
- 唐宋至清末:据史料记载,二郎庙会自唐宋时期就已存在,在清末时最为鼎盛,会期为农历二月初三至初四,尤以初四这天为最盛,四方群众赶赴腰铺进香结缘,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 民国时期:1928年滁州五戎居士朱浩明在二郎山捐资重修、扩建二郎庙,并将其命名为祈福寺。20世纪30年代,祈福寺住持常源在腰铺集镇修建了南头庵和北头庵,进一步丰富了庙会内容。
- 建国后:传统的二郎庙会呈现出民间的自觉性和活动多样性。1997年,南谯区和腰铺镇党委政府重新举办赶二郎庙会活动,使得这一传统庙会得以恢复和发展。
- 2017年至今:2017年,二郎庙会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如今二郎庙会不仅是民间信仰的宗教活动,更是广大民众欢庆丰收、喜迎新春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