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鬼秤”无处遁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在农贸市场挑选了新鲜的水果蔬菜,回家后却发现重量似乎不太对劲?短斤少两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如同市场交易中的顽疾,严重损害着消费者的权益。
以往,在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一些流动水果蔬菜地摊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常常在秤上“做手脚”。电子密码秤的出现,更是让缺斤少两变得愈发隐蔽。不法商贩只需输入特定密码,就能随意改变称重数据,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花冤枉钱。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环境,使得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大打折扣。
不过,从2025年3月1日起,这种乱象将得到有力整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禁止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计量器具,要求集市主办者建立计量管理制度,与经营者签订协议禁止使用作弊秤,并合理设置公平秤等复核工具,摆放在显著便捷位置供消费者使用 。
对于仍使用电子密码秤等作弊工具进行短斤少两的行为,相关部门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一旦查实,商家不仅要面临“退一赔三”的民事赔偿,还可能被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集市主办者若纵容包庇,最高将被罚款10万元。
消费者在面对可能存在的短斤少两问题时,也并非无计可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买菜前,先了解手机的重量,结账时将手机放在秤上,若显示重量与实际重量差距超5%,就很可能存在问题,可立即举报;仔细查看电子秤的铅封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则需警惕;观察秤上是否有多余按键或特殊符号,这些可能是作弊开关;在完成交易后,利用市场配备的公平秤进行重量复核。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复称、拍照录像,并拨打12315进行维权 。
随着新规的实施,全国各地已纷纷行动起来。黑龙江的哈达市场全面更换防作弊智能秤,数据直连监管平台;广东大力推广“智慧计量”系统,一旦有作弊秤使用,系统将自动报警;江苏开展“零点行动”,凌晨突袭水产批发市场,查获多台遥控秤。相信在新规的严格约束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短斤少两”这一市场顽疾将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能够真正实


现公平消费,放心购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