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有一处叫担子姑塘新农村的地方,它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承载着岁月的变迁,也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过去,担子姑塘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发,让这片土地常年深陷困境。洪水不仅冲毁房屋、淹没庄稼,还一次次冲垮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彼时,村民们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生,生产方式落后,收成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经济收入微薄,村庄基础设施匮乏,道路泥泞、水电供应不稳定,公共服务更是无从谈起,村庄发展严重滞后,贫穷与落后成为这里的代名词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东风吹向了担子姑塘。在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政府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开启了改变命运的征程。首先是土地整治与居民集中安置。大规模的土地整治项目让小田变成大田,灌溉、机耕路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不仅解决了用水矛盾,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村民们告别了分散破旧的老屋,搬进了规划整齐、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其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村里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多肉植物产业蓬勃发展,电商团队的加入更是拓宽了销售渠道,让小小的多肉植物走向全国各地。奇遇农场的落户,带来了露营烧烤、共享菜园、彩虹滑道等游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传统农业也向精品化、现代化转变,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等种植产业不断壮大。在环境整治方面,村里组织志愿者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拆除违建,修补破损地面和绿化,开展“清江清河清湖”等专项行动,实现了清流河、胜天河水岸线巡查全覆盖,彻底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如今的担子姑塘新农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大幅提高,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欢声笑语,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展望未来,担子姑塘新农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生态保护方面,持续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环保设施,让村庄始终保持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在文化建设上,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品质,把担子姑塘新农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