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7

[滁州城事] 滁州琅琊寺这个字有来历,你听说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20250717125057front2_0_1019062_FgYkoVw2Sp9JI0pI4ZII59AfQiWl.jpg
张方平是北宋官吏,在四川任职发现了苏门三杰,极力推举,才有了后世苏东坡的佳话他接任欧阳修任滁州太守的官员,在滁州期间,曾偕属吏游琅琊山寺。他来到藏经院,观察片刻后,忽然感觉到了熟悉的事情,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房梁上面有东西,他命手下取来梯子,亲自攀上梁间取下一木盒。打开盒子,里面是四卷手书《楞伽经》。
张方平一读经首四句偈子“世间离生灭,如同虚空华。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突然放声痛哭,泪如雨下。
他告诉众人,自己前世乃藏院小僧,因病而逝,未将此经抄完,如今得以续成,是殊胜因缘。

随后,他伏案挥毫,将前世所遗《楞伽经》录写完整。此事过后,张方平发心要将此禅宗最高心性宝典流布于世。
高僧佛印大师建议由其弟子苏东坡亲书该经来刻印,张方平大喜,修书给苏东坡,并附三十万钱委托此事。
书成后,张方平亲作序讲述此事缘起。

后来,圣上感此经因缘非凡,敕令大相国寺举行“二世经”传世法会,并亲题“心性宝典”幛额。
《楞伽经》失传300年后,由此再次大兴于世,张方平的这一奇遇也成为千古佳话。
这个事情佛教里面有明确的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当年有森老师游览琅琊寺,听主持讲此传奇,立刻答应在发现经书处写“悟”字立碑纪念,有悟性有缘人,可以认识
南湖勿忘碑也是有森老师题写的,纪念滁州青年义务劳动,清理南湖的故事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张方平与北宋著名的佛教大师佛印大师也因为滁州而有一段佳话
是因佛法因缘而结识的关系,二人可谓方外之交。

张方平在滁州琅琊山寺发现《楞伽经》后,发心要将此经流布于世。
佛印大师听闻《楞伽经》出世的消息,亲往滁州见张方平。
他建议由张方平的弟子苏东坡亲书该经来刻印,以让世人珍惜墨宝而使经文大传天下,张方平欣然同意。
此后,苏东坡手书《楞伽经》,佛印大师则将其留作金山寺常住,用于弘扬佛法。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最有名的是互相看像什么的故事
两个人在船上玩,东坡问,你看我像什么,答,像一个佛
佛印问,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坏笑答,像一泡牛粪,佛印笑而不语。
东坡占便宜回去和苏小妹炫耀
小妹答,心里有什么,看什么都是什么,人家心里有佛,看什么都是佛,
你心里有牛粪,看什么都是牛粪,
东坡无语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北宋政坛风云变幻,张方平临危受命,以户部侍郎之职坐镇西蜀,出任益州知州。此时的张方平,早已凭借出众的才学与不凡的政绩,在朝堂上声名远扬。他出身应天府书院,受教于范仲淹,自小阅读经史,过目不忘,政治与学术造诣极高,且向来礼贤下士,喜好挖掘乡野遗贤。

彼时,张方平虽身处蜀地,却心系天下人才。听闻眉州有处士苏洵,还有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才情非凡,求贤若渴的他即刻修书一封,热情邀请苏洵携子前来蜀都一见。

苏洵接到邀请,受宠若惊,当即带着苏轼、苏辙奔赴成都。一见到苏氏父子,张方平就被他们的气质谈吐所吸引。一番交谈,更是让张方平大喜过望,他与苏洵虽年龄相近,却在论及古今治乱与当下人物时,观点不谋而合,仿若多年老友。而苏轼、苏辙虽年少,但其见识与才华远超同龄人,尤其是苏轼,谈吐不凡,对经史子集见解深刻,文章更是文笔流畅、立意深远。张方平认定,此二子将来必成大器。

在成都期间,苏洵父子享受着“食有鱼,出有车”的待遇,入住高档酒店,还得以畅游望江楼、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张方平不仅热情款待,更是在生活与学问上给予诸多关照。当苏洵提及想让二子参加乡举时,张方平却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力劝苏洵让他们直接赴京应举。

可赴京应举需有人推荐,而当时欧阳修既是文坛领袖,又是科举主试官,无疑是最佳人选。但张方平与欧阳修此前关系微妙,这让他颇为踌躇。然而,为了苏洵父子的前程,张方平还是放下顾虑,硬着头皮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盛赞苏轼“他日当为天下用”,“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

入京前夕,张方平特意安排苏洵父子住在斋舍,还出了六道考题考苏轼兄弟。他在壁间悄悄观察,只见二人得题后专心思考,文思泉涌。这更坚定了他推荐三苏的决心。

嘉祐元年(1056年),在张方平的帮助与鼓励下,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张方平不仅资助盘缠,还写信给欧阳修,请求他特事特办,允许苏轼、苏辙在开封府参加解试。

到了京城,欧阳修收到张方平的推荐信,他虽与张方平此前有些过节,但对待人才却毫不含糊,对三苏文章大加赞赏。随后,欧阳修带着三苏拜谒韩琦、富弼等朝廷重臣,介绍他们结识王安石、司马光等权贵,并向士大夫阶层极力推荐。
在欧阳修与张方平的共同助力下,三苏迅速在京城声名鹊起。

次年,苏轼、苏辙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兄弟二人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出众的才华高中进士,同榜还有曾巩、程颐等才俊。自此,三苏正式登上北宋文坛,开启了一段辉煌的文学之旅。
而张方平对三苏的知遇之恩,也成为文坛佳话,被后世传颂。
收起回复本楼
村东老鸭煲 : 知识渊博,
2025-7-20 15:33 归属地未知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琅琊寺应该把这些挖掘出来,也是文化传承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7-20 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千年古刹,发展的确实太一般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7-22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