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脉络 传承文化薪火
滁州学院大学学子赴滁州市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化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近日,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6名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滁州市博物馆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触摸历史温度,弘扬非遗精神”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志愿服务与学术调研,展现新时代大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从古代文明展区的珍贵文物,到近现代历史展厅的图文资料,再到民俗文化区域的特色展品,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参观了“皖东文明史陈列”“滁州历史人物展”等核心展区。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残片到明清时期的书画典籍,从琅琊山的历史典故到凤阳花鼓的非遗魅力,同学们在文物与史料中感受滁州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每一件展品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滁州历史的大门。”团队成员小王在参观后感慨道。转过展厅回廊,一组青铜礼器在射灯下泛着幽光,瞬间将人们带回礼乐盛行的商周时代。在镇馆之宝"饕餮纹方鼎"前,围满了驻足观赏的人群。讲解员用低沉的语调讲述着它的发现历程:"1983年,在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这件重达83公斤的方鼎破土而出。它腹部的饕餮纹狰狞神秘,足部的兽面纹威严庄重,是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生动写照。”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青铜铸造技艺,博物馆特别设置了"失蜡法"演示区。非遗传承人手持坩埚,将融化的青铜液缓缓倒入模具:"三千年前的工匠就是用这种方法,铸造出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大家看,液态金属冷却后,会完美复刻模具的每一个细节。"当一件小型青铜爵的复制品被取出时,感受着金属表面的冰凉与纹饰的凹凸
除了参观学习,学生们还深度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在展厅引导、文物整理、社教活动策划等岗位上,同学们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基础服务,同时结合专业特长,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博物馆设计线上导览方案,并制作了“滁州历史文化”系列科普短视频。“学生们的创意为传统展陈注入了新活力,也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滁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团队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还参与了博物馆特别设置的互动体验环节,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历史场景复原体验等。这些体验活动让我们不仅能看、能听,还能亲手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践最后一天,团队围绕“地方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创新路径”开展专题调研,与博物馆专家、游客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万余字调研报告。学院带队教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激发了他们保护文化遗产、传播地方特色的使命感。
此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参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创新范本,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为。博物馆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洗礼。通过与历史的亲密接触,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热爱历史文化的种子,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未来,滁州学院学子将继续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或许并未改变任何人的生活轨迹,但那些在触摸文物时感受到的温度,在聆听故事时泛起的共鸣,在动手体验时萌生的敬畏,早已悄然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正如博物馆墙上那句题词所言:"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静静等待,等待我们用心发现,用行动延续。"而这场博物馆之旅,正是一次最美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