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刘接到自称“联邦银行”的电话,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配合调查”,否则将拘留他600天。骗子以“缴纳保证金摆平此案”为由,威胁小刘不得向他人透露,否则追究泄密责任。在持续电话催促下,小刘飞回国内准备取现98万元,所幸被反诈民警及时拦截。同月,另一名在澳留学的女生被冒充移民局的诈骗分子精神控制近一个月,对方禁止她下楼取外卖,并要求每天24小时汇报行踪,最终骗其回国取现80多万元,幸被警方成功劝阻。
一是“冒充公检法/使馆”诈骗,利用留学生对权威机构的敬畏心理;
二是“换汇陷阱”,以优惠汇率为诱饵实施诈骗;
三是“虚拟绑架”,通过精神控制留学生制造被绑架假象向家长勒索。
中国银行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和同学们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掌握以下防范技巧:警惕来历不明的电话和邮件;保护个人信息;拒绝转账支付要求;关注官方信息;多与可信赖人商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任何中国公民涉及“案件”或要求转账,公检法机关也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案件,更不会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或要求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