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柳依依”说起 《诗经·小雅·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征夫回家时写的诗句,春天出征,寒冬归来。 今天只说说词语“杨柳”“雨雪”,汉语中的特殊现象。 “杨柳依依”的“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那杨树,是树干挺拔、枝叶向上的姿态,并不柔弱,风吹来,也只是叶片抖动,树枝并不摇摆。枝叶摇摆的是柳树,柳树枝条柔弱,可以编成一圈,清明时,有人把它戴在头上。清明戴柳,是古老的民俗。那这一句“杨柳依依”的“杨柳”,就只指柳,而“杨”的意思虚化了。 同样,“雨雪”也是偏义复词,只指“雪”,大雪纷飞。 这叫“偏义复词”。两个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的词连在一起,其中一个词意义虚化,只保留一个词义,这就叫偏义复词。 《史记·廉颇司马相如传》里,司马相如说他忍让廉颇的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里的“国家”,也是偏义复词,只指“国”,不指“家”。 《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这里的“园圃”只指“园”,栽种果树的地方;不指“圃”,圃,是菜地。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浅深”,这里只指“深”,不知道洞穴有多深。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继承了古代汉语的传统,所以,现代汉语里也有偏义复词的现象。 例如:“你去外面看看动静。”这里的“动静”只是指“动”,外面有什么动态,“静”是不需要看的。 “我把窗户关上。”“窗”是窗,“户”是户,卧室内门,两样东西。这里的“窗户”显然只指“窗”,没有人去关门。 202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