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旅游,或在朝夕相伴的城中小坐闲逛,目光总不愿过多停留于那些拔地而起的宏伟现代建筑——它们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线条凌厉得像被快刀裁过,虽透着蓬勃的生机,却少了几分能让70年代的我慢下来的温度。反倒那些藏在城市肌理深处的小街小巷,像被时光精心呵护的梦里家园,一脚踏进去,便与周遭的喧嚣隔了层薄薄的屏障。 北大街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偶尔有缝隙里冒出几株倔强的青苔,雨天时会沾着细碎的水珠,踩上去带着轻微的“咯吱”声,像老巷在轻声说话。
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绿得晃眼,遮住的半扇斑驳的木门,门环上的铜锈晕开深浅不一的色,仿佛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很多年前,路边支着布棚的老茶馆,竹椅被坐得油光锃亮,大爷们捧着粗瓷碗,聊着几十年前的旧事,声音混着茶叶的清香,慢悠悠地飘在风里。西后街和东后街北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墙角边的卤菜摊,中午或傍晚的时分总会有人拿一个大碗去切上一些盐水鸭或烤鹅,顺带去对面买几块加酥的烧饼 人生的路就像这条老街看似漫长,有大把时光可以规划、闯荡,可真当停下脚步回头望,才惊觉半生已在不经意间走过。那些曾经以为遥远的日子,如今都成了老巷墙上模糊的字迹,清晰又恍惚。我总不愿过多畅想未来的生活,而是知道未来像被浓雾笼罩的前路,看不清模样,反倒过去的时光,像老巷里的阳光,温暖又真切,伸手就能触到细碎的光斑。
城市里的现代建筑,会随着时光的脚步不停推陈出新,今天这栋高楼封顶,明天那片商圈开业,或者促销打折,又或者换了东家重新装修,总有新鲜喧嚣的热闹风景可看,总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欣赏。可老街小巷不同,它们在时光的徘徊中,正一点点褪去原本的模样:熟悉的老铺子可能某天就挂出了“转让”的牌子,无人问津久了就这样关着,连房东都不知了去向,老街里的小巷变得安静了下来,曾经课间叽叽喳喳围满了小卖铺的孩童们,也不见了踪影,透过紧闭的门窗,看见墙边没带走的货架上放满了画片,大大卷的包装盒里不知里面还有没有?儿时爬过的老槐树因为修路被移栽,就连巷口那棵参天的法国梧桐,也不知什么原因,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树根。
就像岁月记忆里的一个伤疤,老街即便后来有人重建、保护,把砖墙刷得崭新,把门窗换成仿古的样式,可没了老裁缝铺飘出的碎布香,没了老奶奶坐在门口缝补时的念叨,没了孩子们追跑时的嬉闹,终究还是少了记忆里的那股滋味,像一碗少了盐的汤,空有模样,却没了灵魂。 人这一辈子,或许都在无形中生活在回忆里。毕竟未来有太多未知,你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甚至不知道第二天的阳光是否会照常升起,可回头望去,刚过去的那一天却清晰得像就在眼前:清晨路边早点摊飘来的油条香,午后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傍晚回家时巷口亮起的那盏暖黄路灯,每一个细节都带着生活的温度,让人觉得踏实。 老街老巷看似破败不堪,墙皮剥落,砖瓦陈旧,可它们却像一本厚重的书,忠实记录着每个人风雨兼程的人生。
砖缝里卡着的半块旧糖纸,或许是小时候攥在手心舍不得吃的甜;窗台上的那个空酒瓶,让我想起老父亲的拿手菜,花菜炒肉,松鼠鱼,兰花干,卤血脾,门楣上褪色的春联,藏着某个除夕全家一起贴联时的欢声笑语;年夜饭的余香仿佛就在昨天,墙角那堆不起眼的柴火曾在某个寒冷的冬夜炖一大罐的鸡汤为一家人带来难忘的温暖。那些藏在巷陌里的细碎瞬间,拼凑起了人生中最珍贵的片段,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动人。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和一个相伴一生的人。那条街上,有你童年奔跑的身影,有你少年时的心事,有你长大后回望时的温柔。
就像此刻站在老巷口,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的景致,忍不住想问一句:“您还记得我们走过的这条路吗?”记得那时我们踩着青石板追过胸口挂着镶玻璃的小木箱卖香蕉糖薄荷糖的爷爷吗,哦,热天的时候还带个草帽,记得下雨天共撑一把伞时鞋尖沾的泥,记得傍晚坐在巷口的石阶上,闻着洗澡花香一起数夕阳里飞舞的蜻蜓。那些时光或许已经走远,可这条路,这些回忆,却永远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温暖着往后的每一段旅程。多年前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朗朗的月光照耀着荷塘,一片蛙声里我遇见了你,这一路走来就半生,,,,,,,,那一年我18岁,你1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