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影响一生 祝贺!吕师贵主任创作的歌曲《最美滁州我家乡》,在北京举办的《词曲中国2025年度颁奖盛典》上荣获银奖。 吕师贵原来是滁县二中的学生。那时,学校组织有文艺宣传队,他参加了。到农村去,还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工作了,退休后,他一直没有中断对文艺的爱好,不断追求,终于有了突破,站到了新的高度。 那些和他一样追求的人,像二中毕业的金元,胡海林,完虎,也都还活跃在文艺战线,为家乡做贡献。 二中一直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学校组织有文艺宣传队,每周都有活动,吸收爱好文艺的学生参加。那时,按照规定,每周上36节课,下午第三节课是自习(有时候课程排不开,会把自习排到中间,第三节上课)。第四节课是课外活动,大家到操场打球,跑步,玩杠子,到茅草盖的大礼堂打乒乓球,那里有几张乒乓球桌,大部分是学校请木工打造的,一张是体委留下的标准球桌。1964年,安徽省乒乓球队来了几位球员,到二中(当时叫滁初中)打表演赛,运来一张球桌,后来就留下来了。滁县地区体委随即在二中招收了4名初一的孩子,训练打乒乓球。他们除了到体委训练以外,平时课外活动就在大礼堂训练。 大礼堂的舞台上,就是文艺宣传队经常排练的地方。七十年代,样板戏盛行,我们的宣传队也学了几个唱段,《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还排过《智斗》。有几位京剧团的孩子,他们是主力。 体委和二中挂上钩。除了乒乓球队,还有体操、技巧、摔跤。二中多名同学到体委训练,多人在省里比赛获奖,有的就被调到省队去了。陈大群、马成斌在全国四运会上获得技巧男子四人团体金牌,后来到俄罗斯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银牌。回国后,他们还回校给全体师生作了报告,看望了教过他们的老师。 二中学生还有文学社团。1984年,一个高二的文学社百花园出版了油印小报《百花园》,一个学期就出了四期,发表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印发给学校的师生。第三期上,发表了一首诗,《失败者宣言》,是一位高三复读生写的。这首诗后来在全国发行的《诗歌报》上发表了。当然,还有其他学生的诗文在省市的报刊上发表,《滁州报》有过报道。高一也成立了朝花社,出版了《初云》油印小报。如今,二中把学生自编小报当作传统,每年举办文化节必有大量的小报展示。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在课堂上是学习,在课外活动中也是学习。有的人,他最钟爱的也许就是课外学的东西,那是他一辈子的追求,也许是未来会让他发光的宝贝。 我们要重视课外的学习。 2025.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