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55|回复: 6

[滁州城事] 罕见!滁州琅琊山发现失踪20余年的“神秘植物”齿棱茎合被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1 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近日,滁州学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在琅琊山开展植物多样性及林草资源调查期间,在琅琊寺周边发现一种形态特殊的葱属植物。经研究发现,它居然是失踪20余年的“神秘植物”齿棱茎合被韭(Alliuminutile)。它曾在1999年作为中国新记录种公开报道。

 

齿棱茎合被韭(Allium inutile)

 

据其发现者滁州学院老师张思宇博士介绍,发现该植物时,是在山上一处不起眼的位置。“它当时仅抽出花葶、未见叶片,这一物候特征近似石蒜。但花莛具棱、花被片基部合生且无明显葱蒜气味,明显区别于琅琊山常见种、常被采挖食用的薤白(俗称小根蒜)。”之后经专业鉴定,确认为齿棱茎合被韭。

 

据悉,该种自1999年被华东师范大学王希华等人在琅琊山首次记录以来,二十余年间未再被采集或观察到,成为被植物学界长期忽略的“神秘植物”。其模式标本产自日本,国内资料极为有限。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陈明林教授团队曾在安徽无为再次发现齿棱茎合被韭,但依据历史记录赴琅琊山并未发现。滁州学院团队的本次发现,不仅更新了该物种在琅琊山的分布记录,也证实其本地种群尚未消失。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物种部分个体就生长于路边游人易见之处,花开时可能早已被众多游客目睹,但因大部分人并不知晓,极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在国内罕有记录的“稀有”物种。

 

齿棱茎合被韭居群

 

琅琊山地处华中与华东植物区系交汇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被保存较为完整,历来为植物学者重点关注区域。齿棱茎合被韭的再次发现,不仅印证了当地突出的生态价值和物种多样性,也对研究东亚植物区系交流及葱属植物分类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目前,经该团队初步调查显示,齿棱茎合被韭在琅琊山呈狭窄分布,现存居群约千余株。研究人员推测,该种可能在琅琊山已稳定栖息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其“难以发现”主要与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其分布范围狭窄、生境高度专化,且物候策略特殊——每年仅在短暂花期抽莛开花,叶片可能在其他季节生长且不易辨认,因而极易被忽略。”张思宇介绍。

 

该类群的重现表明,许多珍稀或特有种并不一定正处于消失过程中,而可能因微域分布、隐蔽生活史和特殊物候等原因长期未被系统关注。这一发现也提示,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应更加注重长期监测与细致观察,许多所谓“消失的物种”,或许就静默生长在我们未曾留意的一隅。

 

本次发现为琅琊山植物区系补充了关键凭证,也为开展物种保护与种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显示出地方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的深远意义。

 

来源:合肥晚报

发表于 2025-9-21 14: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不就是野蒜吗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9-21 1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既然是琅琊山首次发现,应该更名为“琅琊韭、醉翁韭、亭城韭”,岂不美哉?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9-2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这植物一直都有,在龙蟠寺周边山上,没有强烈味道,60-70年代就有,前几天去转一圈仍然有少量可见。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9-21 2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都被那些娘们扯回家腌小菜了!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9-21 2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5-9-21 2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好好保护吧,大自然的天赐。
回复本楼 收起回复本楼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9-22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