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维护全市食品生产经营良好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特殊食品线上线下经营行为,滁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抓“345”,建立“部门帮扶监管+企业协助提升+平台技术赋能”模式,助推生产经营虚假标注及网络销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3个重点问题。针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标成分、虚假标注,虚构功效、夸大宣传这3个重点问题,一是建立定期进企指导排查机制,联合市局精准帮扶专员深入企业重点检查企业生产原料、生产批件、代加工、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情况,指导企业建立《企业代加工信息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委托商、代加工商品名称、地址、以及注册批件等信息;二是建立有效普法机制,制定滁州市普法责任清单,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针对3个重点问题,对线上线下特殊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目前,滁州市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502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户,特殊食品经营单位786户,排查安全隐患32处,进企指导2次,对特殊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普法236户次。
4类重点人群。紧抓“生产企业负责人、批发商、经营单位负责人、网店负责人”4类重点人群。下发《滁州市特殊食品经营单位落实有关主体责任清单》,清单从生产源头到销售末端要求各主体单位落实经营条件达标、标签标识规范等,重点要求从事特殊食品批发企业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对存在违法风险及违法风险较高的网店负责人,市局通过提示、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义务。
5项重要手段。滁州市局聚焦“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网络监测、广告监测”5项重要手段,联合执法稽查、竞争执法、网络交易、广告监管、食品抽检、12315指挥中心等相关科室,充分利用食品抽检监测平台、全国12315平台、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等,确定2名专职人员针对虚假标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宣传、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日常检测巡查,每月巡查频次不低于8次,快速有效检测处理投诉举报、舆情,精准开展监督检查。
来源: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