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3|回复: 0

昨天在江苏省南京市,再次游玩灵谷景区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9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今天在江苏省南京市,再次踏入灵谷景区,仿佛走进了一卷缓缓展开的山水长卷。阳光洒在紫金山南麓的林间小道上,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新的气息。这里曾是古灵谷寺的旧址,如今作为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依旧保留着那份静谧与庄严。时隔多年重游,熟悉的景致里又添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

刚到景区入口,那块写着“灵谷景区”的石碑便映入眼帘,绿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石碑前的指示牌指向紫金山东路,几位游客正慢悠悠地走进门去。商铺的广告牌在风中轻轻晃动,树影婆娑,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我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像是重新接上了这座城市的心跳。




门楣上“灵谷景区”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旁古树参天,枝叶交错成一片绿穹。有游客在门前拍照,一位女士举起手机,笑容明媚,她的同伴静静站在一旁,像是在等待一个完美的瞬间。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回望这扇通往幽静的门——每一次进入,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轻声对话。




沿着小路前行,迎驾桥的传说悄然浮现。据说乾隆皇帝南巡至此,寺中僧人曾在此桥边迎驾,于是得名“迎驾桥”。如今桥边绿树成荫,阳光穿过叶隙洒在介绍牌上,字迹清晰如诉。我轻轻走过桥面,脚下是岁月的回响,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马蹄轻踏、仪仗远来的旧日声响。




不远处便是迎仙桥,石桥静卧在林间,桥身刻着“迎仙桥”三字,笔力遒劲。四周树木葱茏,光影斑驳,仿佛真有仙人曾在此驻足。桥下虽无流水,却自有几分出尘之意。站在这里,心也跟着沉了下来,城市的喧嚣被彻底隔在了山外。




再往前,一片湖泊静静铺展在眼前,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与树影。几片荷叶浮在水面上,随风轻摇,像是无声的诗句。岸边绿草如茵,远处林木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绿意让人目不暇接。我坐在湖边石上,看云影移动,听风穿林,竟有些恍惚,不知今夕何夕。




景区导览图前围了几位游客,有人正指着某个景点轻声讨论。我也凑近看了看,密密麻麻的标注勾勒出整个景区的脉络:寺庙、古塔、碑刻、池塘……像是一张通往历史深处的地图。我顺着路线规划起自己的脚步,不急于赶路,只想一步步走完这份宁静。




“灵谷禅寺”四个大字刻在石碑上,金光流转,笔势流畅。石碑立于林间,四周绿意环绕,仿佛它本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几位游客在碑前驻足,有人低声念出名字,有人默默拍照。我望着那四个字,忽然觉得,“禅”不在庙里,而在这片静谧的林间,在每一片叶尖滴落的光里。




路边的信息牌静静讲述着“灵谷禅林”的过往,金色文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小路蜿蜒伸向深处,绿植掩映,偶有游客缓步走过,脚步轻得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历史在这里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与草木一同呼吸的存在。




万工池静静卧在红山门南侧,池边一块大石上刻着名字,左右树干刷着白漆,显得格外干净利落。池水微澜,浮着几片荷叶,倒映着四周的树影。传说朱元璋曾调万名军工一日掘成此池,如今池水依旧,而帝王的身影早已消散在风里。




介绍牌上写着万工池的由来,字迹清晰,背景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我读着那段历史,仿佛看见当年万人挥锄、尘土飞扬的场面。如今这里只有静水、绿树与偶尔掠过的鸟影,历史的轰鸣,终归于宁静。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石碑庄严肃穆,四周绿植环绕,屋顶飞檐在远处若隐若现。站在这里,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历史的重量不在于碑文有多长,而在于它让人停下、沉思、默哀。




灵谷禅林的建筑红墙绿瓦,匾额上“灵谷禅林”四字苍劲有力。门前石狮静立,目光如炬,守护着这片清净之地。阳光洒在屋檐上,琉璃瓦泛着微光,几位游客在门前拍照,画面安静而和谐。




林荫大道笔直延伸,两旁古木参天,枝叶交织成天然的廊道。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像是时间的碎片。我慢慢走着,脚下落叶轻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回音里。




红山门南面的石牌坊巍然矗立,雕饰精美,古意盎然。树影落在牌坊上,光影交错,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流动的纱。几位行人从坊下走过,身影被拉得很长,像是从画中走出的人。




另一座牌坊上刻着“大仁大义”四字,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蓝天为背景,绿树为陪衬,这座牌坊不只是建筑,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静静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信念与担当。




无梁殿灰瓦覆顶,匾额上写着“无梁殿”三字。它是灵谷寺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全靠砖石拱券支撑,不用一根梁木,令人叹服古人的智慧。游客在门前驻足,有人仰头细看屋檐结构,有人轻声讨论,历史在这里变得可触可感。




殿前石碑刻着“元樑殿”,标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名男子从拱门中走出,身影融入林间。三座拱门静静伫立,仿佛通往不同的时空,而我站在当下,感受着这份厚重与安宁。




介绍牌上讲述着无梁殿的变迁,原名“无量寿佛殿”,后因国民政府修建公墓而改名。文字简洁却意味深长,背景绿意盎然,仿佛历史与自然在此达成了某种默契。




“国民革命烈士之灵”几个大字悬于砖墙之上,黑底白字,庄重肃穆。砖墙斑驳,岁月留痕,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声低沉的呼唤,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沉默的牺牲。




“国父遗嘱”石碑嵌于拱形砖墙之中,碑文工整,字字千钧。我逐行读完,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敬意。这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




另一块石碑上刻着“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德贯彻始终”,黑色边框衬着整齐的汉字,庄重而坚定。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读到这些句子,竟觉得它们不再是口号,而是沉甸甸的历史回响。




殿内砖墙厚重,墙上挂着几幅书法,灯光柔和,窗影微动。两人站在角落低声交谈,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这样的空间,适合沉思,也适合与自己对话。




一条古老的隧道幽深静谧,两侧墙上刻满文字,像是历史的长廊。游客缓缓穿行,尽头有光透入,仿佛走出的不只是隧道,而是时光的另一端。




金色铭牌讲述着阵亡将士公墓的往事,背景是盛开的红花与绿草。文字清晰,情感深沉,阳光照在牌上,像是为那段历史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




一棵古树矗立在草地上,树冠如盖,绿意浓烈。它静静站着,像是景区的守护者,见证着无数人的来去与时光的流转。




志公殿与宝塔的文保碑立在入口,橙白交通锥提示着这片区域的珍贵。灰瓦建筑隐于绿树之中,仿佛在说:有些记忆,值得被小心守护。













宝公塔与三绝碑的介绍牌立在林间,文字详尽,环境清幽。历史在这里不是被展览,而是被自然温柔地包裹着,悄然生长。







林中古塔圆顶耸立,螺旋


























































































































































































































































































































































发布于 12小时前 阅读10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10-16 0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