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查阅卷宗材料,详细梳理案件事实。考虑到该案属于涉民生案件,受伤民工亟需赔偿款用于后续康复,而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法官决定优先启动调解程序。
法官首先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向原告王某某细致解释了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其伤情、治疗情况及实际损失,客观分析了诉求的合理性与法律依据。同时,也向被告某建筑公司阐明了其作为雇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指出保障务工人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拖延赔付不仅会加剧矛盾,还可能承担更多法律风险。
在沟通中法官了解到,原告的核心诉求是尽快拿到赔偿款以缓解经济压力,而被告对赔偿责任无异议,但希望在赔偿金额上能有所协商。基于此,法官聚焦赔偿金额、支付期限等争议焦点,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寻找利益平衡点。经过多次沟通和反复释法明理,双方差距逐步缩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本案中,王某某与建筑公司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责任。在此提醒广大企业,雇佣人员从事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时,不仅要依法规范用工,更要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加强安全培训、配备防护装备等方式降低风险,同时可依法缴纳工伤保险或购买雇主责任险以防范用工风险。而务工人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也应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避免意外发生。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应理性沟通,或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共同维护和谐的劳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