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滁州|bbs.055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游记攻略] 今天再次来到滁州市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滁州历史全貌的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今天再次走进滁州博物馆,阳光洒在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相间的建筑外墙上,显得格外庄重。这座皖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静静矗立在城市一隅,像一位沉默的讲述者,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它收藏的千年记忆。2221件文物标本,从一级珍品到寻常生活遗存,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通往历史的大门。

步入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浮雕墙,山水、楼阁、人物错落有致,仿佛整座滁州的精魂都被凝练在这幅石刻之中。阳光从玻璃顶棚倾泻而下,照亮了浮雕的每一处起伏,也照亮了我脚下的路。两侧楼梯蜿蜒向上,像是引领人一步步攀登时间的阶梯。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谧中涌动的文化回响。










转角处,一块深色背景的展示牌吸引了我。“襟江带淮 名山秀水”,金色立体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英文译文安静地铺展其下。这八个字,不只是地理的概括,更是这片土地气质的凝练——它依长江而生,傍淮河而长,山川秀美,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我不由停下脚步,默默念了一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低语。




再往里走,一幅深色地图悬挂在墙上,滁州被一颗红色五角星点亮,周围是南京、蚌埠、淮南等熟悉的名字。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如此关键的交汇点上:北接中原,南连江南,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文化熔炉。看着地图,我忽然觉得,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只是家乡,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本身。




一段中英文对照的文字静静讲述着滁州的全貌:四季分明的气候,丰饶的自然资源,还有那散落在山水间的古迹与传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春日琅琊山的花海,听见秋夜醉翁亭的风声。这里的自然与人文,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滋养、共生共荣。




进入地质展区,蓝色、白色、灰色的展板依次排开,讲述着石灰岩溶洞的形成过程。原来我们熟悉的韭山洞,并非天生奇景,而是亿万年水与岩的耐心雕琢。岩溶地貌的分布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让我意识到,脚下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其实藏着无数隐秘的地下世界。




不远处,一景模拟的自然岩石区让我驻足。苔藓覆盖的石面湿润而柔软,细流从缝隙间潺潺流出,汇成小瀑,滴答作响。四周绿意盎然,仿佛置身幽谷。这一刻,时间慢了下来,我听见了水滴敲打石头的声音,也听见了大地深处的呼吸。




继续前行,一组关于古火山的展览让我惊讶不已——原来在明光市女山湖镇,竟藏着一个310万年前形成的完整古火山口!展板详细讲述了女山火山的地质遗迹,而航拍图中的环形地貌清晰可见,像大地的一道年轮。谁能想到,在这宁静的皖东小城,竟埋藏着如此炽热的远古记忆?




玻璃柜中陈列着一块深灰色岩石,表面纹理分明,层次清晰,仿佛记录着地球的年轮。旁边飘着淡淡烟雾,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它沉默不语,却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地诉说着岁月的力量。




黑色与红色的火山浮岩并列展出,布满气孔的表面像是凝固的泡沫,诉说着曾经奔涌的岩浆。标签上写着它们来自明光、来安、天长——这些熟悉的名字,第一次以地质的方式连在一起。原来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历过火与岩的洗礼。







丹霞地貌的模拟场景色彩浓烈,红岩耸立,绿植环绕,背景壁画壮丽如画。展柜中的岩石样本静静陈列,像是从大地深处请来的嘉宾。我站在前,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炽热与苍茫交织的气息。




松树挺立湖畔,白鸟栖于枝头,一只正展翅飞向紫蓝渐变的天空。这幅自然景观图宁静而深远,像一首无声的诗。我凝视良久,仿佛也随着那只飞鸟,掠过湖面,飞向远山。




湿地的画卷徐徐展开:鹤立浅水,芦苇摇曳,天鹅静立,火烈鸟点缀其间。飞鸟掠过粉紫色的天际,水面倒映着云影。这里是生命的栖息地,也是自然最温柔的表达。我不禁想起,滁州不只是城市的代名词,更是山水林田湖共生的生态家园。







鸟类标本区让我仿佛走进了一座静止的森林。枝头停驻着形态各异的鸟儿,羽毛色彩斑斓,姿态栩栩如生。每只鸟前都有小标签,像是它们的名字与故事。我轻步走过,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的飞翔。







一只豹猫模型悄然行走在岩石间,棕黄皮毛上的黑斑清晰可见,眼神锐利,仿佛下一秒就要扑向猎物。周围的植物茂密逼真,连前方的信息牌都设计得如同自然的一部分。它不是展品,而是一个正在呼吸的生灵。







森林的氛围在这里被完整还原:野猪低头觅食,獾在蕨类间穿行,狗獾缓步前行,狼影在幽暗中若隐若现。光影斑驳,植被繁茂,我仿佛听见了落叶在脚下碎裂的声音,也感受到了那份原始的野性与神秘。
















一只野兔警觉地竖起耳朵,站在绿植中环顾四周。它的姿态生动自然,旁边的说明牌讲述着它的习性与生存智慧。在这片模拟的栖息地中,每一个生命都被认真对待,每一份存在都被温柔记录。




鹿站在林中,阳光洒在它棕褐色的皮毛上,背景树木模糊而深邃。它安静地站着,像森林的守护者,又像时间的见证者。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千年前,这片土地上也曾有同样的身影,在晨雾中缓缓穿行。




狐狸站在树旁,目光警觉,尾巴蓬松。它身后是陈列小型动物标本的玻璃柜,自然与人工在此奇妙交融。它不像在展览中,倒像是悄悄来探望老朋友的访客。




两只灰喜鹊栖在树桩上,黑白相间的羽毛在绿意中格外醒目。它们静静相依,仿佛在低语,又仿佛在等待什么。森林的静谧,在这一刻被它们轻轻打破,又悄然缝合。




小灵猫站在覆满苔藓的树干上,棕黄的毛发与环状尾巴格外醒目。它姿态警觉,仿佛随时准备跃入更深的林间。它的存在,让这片展区多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一面石碑静静立着,刻着“地下宝藏与古生物遗迹”。它告诉我,滁州不仅地表秀美,地下更是蕴藏丰富——复杂的地质构造孕育了多样的矿产,尤其是非金属资源。这片土地,真是从里到外都写满了故事。




展厅深处,灯光柔和,展柜林立,雕塑静立一隅。几位参观者驻足细看,神情专注。我站在中央,环顾四周,忽然明白:博物馆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对话的开始。我们看文物,文物也在看我们;我们读历史,历史也在读我们。

















































最后,一段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五亿年前生命萌芽,五千万年前哺乳动物角逐,七千年前侯家寨人在此繁衍生息。这片土地,始终是和谐的家园——山水相映,矿藏丰富,生态理念早已生根。而今天,科学发现仍在继续,故事从未结束。

走出博物馆,夕阳正洒在“滁州博物馆·美术馆”的牌匾上。我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满是敬意。这一天,我不只是参观了一场展览,而是完成了一次与时间的对话。


































































































































































































































发布于1小时前 阅读3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助|Archiver|手机版|E滁州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10018 )

GMT+8, 2025-11-18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