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上午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阴天游玩雪窦山里面的千丈岩,妙高山,张学良第一幽禁地等处的全证录!
昨天 阅读3096
不到雪窦为平大恨——石碑上的这行红字在雾气中格外醒目,像一句来自山林深处的召唤。我站在碑前,抬头望去,整块石头粗粝而厚重,仿佛承载了无数旅人未竟的向往。细雨微飘,松林静默,远处山峦隐在薄纱般的云雾里,仿佛提醒我:今日所见,不只是风景,更是一段通往幽深历史的开端。
穿过一道红漆圆拱门,门楣上“溪口”与“佛教名山”八字金光微闪,我正式踏入雪窦山的怀抱。两侧古木参天,黑瓦屋檐在绿意中若隐若现,灯笼高挂,风过时轻轻摇晃,像是在低语。这扇门,不只是地理的入口,更像是从尘世步入清境的界碑。
一座黄墙灰瓦的古建筑静静伫立,飞檐如鸟翼般轻扬,檐角雕刻着岁月的痕迹。游客三三两两驻足,有人仰头读着墙边的指示牌,有人举起相机定格这份静谧。我缓步走过,指尖轻触冰凉的柱子,仿佛能听见旧时光的回响——这里曾是权力退场后的栖身之所,如今却只余下风穿过廊下的轻叹。
再往深处走,秋意渐浓。几株金黄的树影映在青石小路上,一排石塔静静矗立,塔身斑驳,却仍能看出昔日的庄严。几位游客缓步而行,脚步轻得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站在石塔前,忽然明白,这里不只是风景的陈列,更是历史的沉淀场——张学良曾在此幽禁,那些无法言说的岁月,就藏在这片山林的呼吸之间。
在妙高台的石墙前,我停下脚步。石碑上刻着这里的故事:三面悬崖,平台不过三百五十平方米,却是雪窦山的高胜之地。蒋介石曾在此居住,1949年引退后,这里成了他最后的指挥所。碑文下方的二维码静静躺着,像是连接两个时代的接口。我凝视良久,山风从深渊吹来,带着凉意,也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妙高台的庭院幽静,白墙黛瓦,二楼牌匾上“妙高台”三字清晰可见。院中一座石塔静静伫立,周围绿树环抱,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我坐在石阶上小憩,想象当年那些在此踱步的身影——他们看的,是否也是这一片云雾缭绕的山色?只是心境,早已天差地别。
观景台上,人群渐渐聚拢。大家或倚栏远眺,或静静伫立,目光投向那被云雾缠绕的山峦与若隐若现的小径。湖水在山脚如镜般铺展,倒映着天光与树影。我靠在栏杆上,听风拂过耳畔,忽然觉得,这一路所见的不只是千丈岩、妙高台、幽禁地,更是一段段被山林封存的岁月——它们沉默,却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
今日雪窦山之行,阴天未减其韵,反添几分幽深。我走过碑石、古建、林径与佛影,仿佛在翻阅一本无字之书。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轻声对话;每一眼,都是对过往的温柔凝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