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466字,预计阅读8分钟)
1992年底,国家撤销县级滁州市,设立地级滁州市。从那时我出生至今,滁城经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城市人口在增长,市域范围在扩大,“醉美滁州,亭好滁州”的城市形象渐渐深入人心。
如果说滁城的发展像是一场马拉松,过去三十年的成绩放在全国几百个城市中,也能够排的上名次,今天,滁城的马拉松依然在进行。但是王陈的马拉松十几年都没进行过了。
徐思思:“呦!王陈,你买了双新鞋啊?”
王陈:“是的呢?”
徐思思:“什么牌子,这是361°吗?”
王陈:“是的!361°,多一度的热爱,勇敢做自己!”
徐思思:“在哪买的?”
王陈:“天长路专卖店啊!”
那时候,十几岁的我们,一年最多买个一两双新鞋,像天长路361°的运动鞋、安踏的板鞋、真维斯的衣服对我们来说都算是奢侈品,因为要花上百元。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什么商场,没有什么广场,要逛只逛天长路步行街和小市场。

我们喊着361°“勇敢做自己”、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安踏“永不止步”、李宁“一切皆有可能”之类的口号,穿时尚的衣服,逛着最繁华的天长路,做最年轻的自己。
王陈看中的不是361°“勇敢做自己”的口号,王陈看中的是361°当时给他的承诺。
“我们鞋的质量很好的,如果一个月穿断底了,我们包换新的!”导购对买鞋的王陈说。
“真的吗?”王陈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导购。
“真的!”
于是接下来的二十多天,王陈没有换过鞋,除了睡觉脱了鞋,其余时间都在穿那双黄白相间的运动鞋,鞋的质量当然有保证。但是为了证明“如果一个月穿断底了,我们包换新的”这件事是真的,王陈不仅穿,还用手对运动鞋进行对折、对掰等一系列的“酷刑”,直到鞋底出了一丝断裂的痕迹。
徐思思:“王陈,明天学校运动会,你参加吗?”
王陈:“参加啊!”
徐思思:“你参加的什么项目?”
王陈:“5000米。”
徐思思用诧异的眼神一边看着王陈,一边问:“我都没看你跑过500米,你跑5000米?能行吗?”
王陈:“那我明天跑给你看!”
徐思思:“你喜欢唐诗宋词的事情,那《前诗后词》已经能够证明,我们都知道了,可是你能跑5000米,我真不知道!”
王陈:“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嘞!我还喜欢书法呢!”
徐思思:“书法?”
王陈:“是的,书法。因为我哥哥王大从一年级跟着水口镇上一位姓林的老师学过,学过几年,我从小耳濡目染,也会一点点。”
“那镇上的人说你和你哥哥是二王,怎么回事?”
“额......”王陈没说。
但后来,杨家宝开玩笑告诉我。历史上有三组称“二王”的人。第一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他们因擅长行书,被称为“二王”;第二组是1983年公安部在全国通缉追捕的持枪杀人犯王宗坊和王宗玮兄弟,他们制造了当时震惊全国的大案“东北二王特大杀人案”,也被称为“二王”;第三组就是咋们眼前的这位王八步王二和他的哥哥王大了,与前两组被称为“二王”不同,王二和他的哥哥这个“二王”是王二自己自封的,因为王二倒过来念,就是二王。
第二天下午,王陈穿着黄白相间有点断裂的361°运动鞋参加了运动会。高中阶段的运动会项目不是很多,5000米的比赛被放在了最后,在傍晚时分,备受瞩目。
连孙子悠、王禾木、杨家宝都跑来给王陈呐喊助威。
“三、二、一、啪”比赛开始。
我和孙子悠在5000米的终点处等待,王禾木和杨家宝一开始几圈还在跟着王陈一起跑,一边跑,一边给他加油,跑着跑着王禾木和杨家宝就跑不动了。跑到最后,有的人腿抽筋,有的人半途弃权,王陈还在坚持。
那天下午,王陈是跑完了全程5000米,围着操场12圈半,跑了第几名,我没有印象了。但是跑完他就累趴不能说话,只会哼了,是王禾木、杨家宝和同学们抬着王陈回了三八巷的住处,半途还帮他拉了抽筋的腿。
第二天王陈请了假没有来上课,第三天拿着断了底的黄白相间的运动鞋对我说:“徐思思,陪我换鞋去!”
那天放学,我和王陈走过三八巷,转到南谯路,到了天长路的专卖店,店员兑现了承诺,真的给王陈换了双一模一样的新鞋。
“我就说吧!又是一双新鞋!”王陈用得意的语气对我说。

我永远能够记得5000米、天长路买鞋的事情,还有就是去逛香港城。因为那时没有苏宁、万达和吾悦广场,苏宁还是邮电大楼,我们要逛就逛天长路步行街、小市场和香港城。
滁城三十年沧桑巨变,但天长路步行街几乎没怎么变。只是从前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必逛的天长路,变成现在没必要非逛天长路了;小的时候跟妈妈去小市场买衣服,老板开价100元,我妈开价50元,然后老板说80元,我妈说再加10元不能再多了,最后基本上都可以成交。
如果老板再不同意,我妈就会使出杀手锏。
“思思,我们走!”
老板就会一脸不情愿的说“行吧!照照!亏本卖!”之类的话,然后我妈就买走了原本100元,对半砍价的衣服。不像现在大商场动不动就没有人情味的挂着“本店谢绝还价!”的牌子。
其实,天长路步行街没怎么变,香港城也还在,只是那时候的购物逛街圣地,已经落寞,没了人间烟火气。
后来有次,王陈问我:“徐思思,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逛过香港城了?”
徐思思:“很久很久......”
是的,很久很久,我想滁城的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逛过上海南京路、走过南京新街口,却很久没有好好逛过天长路,逛过香港城,再去八一一看看了。
我想如果滁城在经济腾飞的路上,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和重点区域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更好了。比如记忆中的天长路是一手好牌,天长这名字本就是皇帝御赐,而且有地久天长之寓意。

(自制,可放大观看)
如果以天长路和南谯路交叉口为中心点,天长路为中轴线,两侧有多个街区可以综合规划,打造天长路文化商业步行街,而不仅仅是吃和穿。
比如复兴香港城的前提是学习上海田子坊,打造居民街区文化与艺术气息,而不是炸两个串,摆两个摊;将多年的新华书店合作南京先锋书店、诚品书店之类的书店,打造“书”“阅读”“讲座”“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优化四合路管理,白天是艺术文化之路,晚上是小吃烧烤之路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别再以牺牲苏果超市、天长路购物的营业额换取绵薄的停车费了。应该免收停车费,来赢得市场,夺回本该属于天长路的荣光。

(图片来自摄影师Simon)
我在滁城三十年,如果说三十而立,那滁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也要站稳脚跟,不仅是经济,还有文化。
天长路口的麦当劳已经只剩一个门头,小市场已经没有了当年还价的人流,国美京东也快没有,昔日繁华的香港城仿佛还在等候,还有我,站在三十年以后,回忆过去记忆的路口。
我想可能不是滁城的天长路落寞了,是因为我们的青春结束了。
疫情三年,我在天长路待了三年,这三年,天长路换店率很高。如果说未来天长路的发展就像是一场考试,无疑是重要的考试。
与天长路如何发展的考试题目相比,2011年,我们的高考题目也将决定未来与命运。
我叫徐思思。
我在滁城三十年,你呢?
(未完待续……)
第十一话 滁城的2008年很特别,我们的2008年很特别
http://bbs.0550.com/t-1422068-1-1.html
《我在滁城三十年》之《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http://bbs.0550.com/t-1422510-1-1.html
第十三话 大王的房子终于拆迁了,可是我的家也被拆散了
http://bbs.0550.com/t-14226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