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城铁的种种遗憾皆于事无补,但天天空跑的尴尬局面的确不忍直视。虽然全国城市地铁甚至国铁大多在亏损,问题是有人亏的起有人亏不起。对于我们,可持续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交给南京管理和运营,人家不会贴钱做冤大头,两年后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会逐渐上升,动辄年近10个亿的沉重负担直接决定了能撑多久。就算是不差钱扛得起,这般拉着椅子空跑也实在难为情。明年宁马开通相比之下会更颜。
说到底一条城际铁路的价值首先是它的实用性,其次是城市形象彰显。成熟的执政理念是务实与前瞻的结合,是各种因素的取舍与平衡。追求利益最大化决不能牵强附会堆砌所有愿景。比如,好不容易修条轻轨,是不是一定要照顾到高铁站,高校,政府,苏滁,经开区,甚至是琅琊山一个不能少?然后七弯八拐把它们都串起来,实在串不上的,来个空冠名也要带上!这其实非常幼稚可笑。至少是执政理念很不成熟,毕竟一条轻轨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你硬要牵强附会,舍本求末,就造成了今天的尴尬局面。
再说说“琅琊山站”,它违背了一个基本常识。顾名思义,站名的核心要义,是最直观的体现所在位置。而此站只负责给人联想。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涉嫌欺诈。百思不得其解当初是哪位高人提议又是哪些高人同意并通过的。更离谱的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还要在此把“亭”文化表现一番,究竟怎样表现呢?首先得建几个小亭子,要对称,要醒目,要挺拔,要抢眼,要有视觉冲击力。矮了肯定不行。于是平地上堆土成山,不惜加长电梯,再砌上十几级台阶,把小亭子垛上去。这样人为提高进出站门槛,给你增加点难度,不仅好看,更有利于留下美好印象。
现在回答几个问题。
1提出意见,批评,质询或思考,是公民的义务也是权力,不涉嫌哗众取宠或主观恶意。受身份局限拿不出有价值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
2每个人看问题都逃不出个人观点和认知的影响,你可以说是“牢骚怪话”,但与线路在不在我家门口设站没有关系。还没有狭隘到有些人想象的份儿。
3洪武路因高架严重影响G328经花城路过境的车流,尤其大货车被限高突然卡住屡见不鲜。违背了这条路的初衷。
4花博园站就是专门绕去呼应高教园区的,为职校和城市职校量身打造的,结果呼了个寂寞。
5委屈了滁州学院,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掉头向东。
6龙蟠大道为什么能全程走地下,留给懂堪舆和玄学的去解释。
7琅琊山站人为拔高的进出站口,与防汛没有半毛钱关系,若此处出现漫灌,附近的官塘小区早已灭顶之灾。
8腰铺站和胆子站迟迟不启用,唯一的解释是缺钱。越拖越糟。
最后总结,城际铁路虽然是城市A到城市B的连接,其本质属性还是城市公共交通,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市民大概率的通勤需求。违背这一基本原则,走向生僻,五六公里一站,还空着几个不启用,注定寥寥。
尽快完善相关接驳、互联设施吧,别怪南京动作慢,宝都押在最后几公里通车上,又能改变多少呢? 2024.6.14